第(1/3)页 常城外,向南五百里,有一村庄,约莫百户人家,因其傍漯河而建,故名漯村。 一辆牛车缓缓进入村庄,牵牛的老汉擦去头上汗水,转头说道:“这位公子,若是想再往南走,需横渡前方的漯河,我这牛车怕是载不动咯。” 薛浩闻言,掀起遮阳的草笠,一跃而下。 “多谢老人家。”话音落下,一串铜钱丢到了老汉手中。 后者千恩万谢,薛浩挥手告别,向着漯村内走去。 漯河水产丰富,漯村人靠水吃水,以捕鱼为生。 前些年和师傅外出游历之时,曾经过此地,当时的漯村虽说不上富足,但也是一片不错的安详地。 可如今来看,却缺少了些许生气。 家家的房屋横梁上,不再腌制各种水产,捕鱼的渔网随意丢弃在各处角落。 明明是夏末秋初之际,下河的最佳时节,可村里的人却无精打采的坐在自家门前,根本就没有想要干活的样子。 薛浩留了个心眼,走进一家茶馆。 店小二本百无聊赖的坐在凳子上,看到有人进来,还是一张陌生面孔,当即上前招呼。 他一边擦干净有些沾灰的桌椅,一边随口问道:“这位客官面生的很啊,是从哪里来?” 薛浩放下草笠,回道:“常城。” 常城?! 店小二眼咕噜一转,住在那里的人可都是非富即贵,当下招呼的更加热情。 薛浩要了一壶凉茶,一些茶膏,一边吃着,一边观望着茶馆外的景象。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薛浩忽然问道:“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季节水产最为丰富,为何他们都不下河捕鱼,反而窝在村里?” 店小二听闻此话,脸色一垮,便开始诉起了苦:“不瞒公子,这事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漯村人世世代代靠吃漯河的水长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的乱世,有这样一处地方,已经算的上世外桃源。 村里人都说,漯河里是有河神在庇佑他们,不然漯河内的水产也不会如此富足,他们也不可能从来不受鬼祟侵扰。 正因为如此,每年夏季,村里人都会给漯河的河神送上献祭,祈求每一年都是风调雨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