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没等百官担忧多久,那龙椅之上端着的当今陛下,却是忽然发出了一声轻笑之声。 当今陛下周身,那沉肃无比,凝重异常的气势,便顿时散去。顷刻之间,宣政殿中便宛若乌云散去,阳光照射。 百官心中一松的同时,不由得生出疑惑。 陶艾见状,当即忍不住开口问道: “敢问陛下,此军报是否可信?” 萧承闻言,合起手中军报,随手放到一旁,道: “是真的!” 此话一出,宣政殿中顿时再次纷闹起来。 若是军报为真,那可不是小事。 红河水道一通,黎朝那威震天下的水师,便可长驱直入。或是隔绝石城郡,或是奇袭云国腹地。原本根本没有放在眼中的黎朝,赫然成了云国的心腹大患! 老太尉陶艾脸色难看,当即道: “陛下,请速速调兵于南盘江上,或是沉没船只、或是铁索横江,以封锁水道,阻止黎朝水师前进!” 萧承闻言,当即点头道: “便如老太尉所言!下旨调兵,封锁水道!” 说到这里,萧承微微一顿,当即沉声道: “如今局势危急,立即传旨,调平蛮将军杨大眼麾下兵将,沿江防备!” 众朝臣听到杨大眼的名头,却是有些错愕。 驻守秀山郡的杨大眼部,的确是距离南盘江最近的兵马了。 而且杨大眼的出身杨家庶脉,与后宫关系颇深,又曾经在萧承近前效力,忠心自然是不用怀疑的。 只是此人虽位列四品封号将军,但却是目不识丁之人。往日行事,也颇有些不着调。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够担负起防备黎朝水师的重任? 当即,便有朝臣出列谏言,道: “陛下,平蛮将军驻守秀山郡,身负防备黎朝大军之责,轻易不可调动!” “请陛下三思!” “朝中武将总多,陛下还是另选人才前往统兵吧!” 陶艾此时,也是有些放心不下,当即道: “陛下,老臣虽老迈,但愿为陛下效力!” 萧承此时,却是毫无犹豫迟疑,斩钉截铁道: “如今国中,杨大眼部距离南盘江最近,由他负责防备,最是恰当。若是从京中调遣兵马,却是也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萧承微微一顿,沉声道: “朕意已决,诸卿莫要再劝!” 如今萧承威望甚高,一言而决,便是朝中百官再有意见,也只能俯身听命。 今日局势,就如此前那般,夏、黎两国再次齐齐来袭。 但此时云国局势稳定,民心尽附,军心可用,手头军力更是充沛。便是朝臣心中也并无多少畏惧担忧之意。比之当初的形式,不知道好上多少。 最重要的,还是现在端坐在龙椅之上,当初御驾亲征,以一己之力挽于社稷将倾的陛下,便是朝中众臣心中的定心丸。 皇命已下,众臣俯首。云国朝堂,再次全力运转起来。 无数运转调度粮草物资、抽调选任士卒的旨意,有条不紊地自六部发出,传达京中各衙门、地方州郡、驻军兵营之中。诸多布置,一一下达实施。 而就在这些旨意之中,还有着两道由萧承亲自传下的旨意。 一道圣旨,是征调民间两位贤士,任八品参军之职的旨意。 另外一道圣旨,则是有些莫名其妙。内容是,抽调石城郡附近工匠集结,要突然修建什么祈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