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东桓你多虑了,你莫非忘了我父亲如今身处何职?” ‘宁远侯顾偃开?’杨文远闻言表情一愣。 是啊! 还有顾偃开呢! 顾偃开虽然现在依旧还在家中,但他的军中职务,领统制军职可依旧在灵州那没改呢,手底下还有一军兵士等他回灵州统领呢。 只不过是因为顾廷烨即将科考,而灵州那的战事还未扩大规模,转运军队、垦田、以及要等武进士们“进场”,还有英国公张辅去统领全局等缘故,暂时用不到他,所以才特意被官家准许回京休沐。 不过上面那些也不过是支线任务。 毕竟顾廷烨还没脸大到顾偃开和官家都为他转身。 根据杨文远从杨宇卿那得知的消息。 顾偃开的主要任务其实是等武进士科考完,到时候便是由他带队开赴灵州。 休沐在家只是顺带的。 想到这一层,杨文远这下倒是觉察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看到关于顾廷烨科考,前面的事都按照故事线发展,本能的以为之后便也一样,却是忽略了顾偃开这一层。 原本故事线里的顾偃开为何在家杨文远不清楚,不过他估计顾偃开肯定是手里没了兵权,亦或是外面没有正在开启战事,所以官家才能轻易、任性的把顾廷烨的名字划掉。 而现在境况却是不一样了! 灵州那边可是准备开打了,就等着顾偃开领着这批武进士去奔赴战场呢。 正所谓将士在外投身报国,君王须得安抚其心。 也就是别人在外流血流汗,你这个做皇帝的,得照顾些他的家人,安稳他的心,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全心全力的当牛马浴血牺牲。 这也是顾廷烨不太在意的原因。 我可是顾家嫡子,还有可能是顾家这一代唯一一个能考上进士的。 我老子马上就要去领兵打仗,你这时候特意为难我? 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啊! 虽然皇帝年纪大了,但还不至于昏了头。 “你这…你这说的也有理……” 这下反倒是杨文远不知说些什么了。 一番分析下来,杨文远也是没有先前那般对顾廷烨的科举之路持悲观态度。 ‘除非官家昏了头,要因为这事把顾偃开的军职给下了,另换一个人顶替……’ 不过这几乎不可能。 官家还没到年老昏聩的地步。 为了这点小事就搁置了一方大将的军权。 而且纵使他老人家脑袋一热下了决定,也没有旁的人接啊…… 不提地位和实力。 若真是接了,哪怕是顾家今后都和他不对付了。 别以为领兵的将军就不精明。 不精明的人不说领兵打仗,早就被发配去南疆的穷山恶水之地打野人去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没人愿意做。 “不过这事我还要谢谢你。” 顾廷烨虽然觉着这事不打紧,但杨文远夫妇关心自己的态度却是丝毫没有作伪,即便有些“关心则乱”的味道在里面,但顾廷烨心里还是暖洋洋。 什么一家人,留着相同的血脉,都只会在背后捅刀子,连外人一根毛都不如。 顾廷烨心里已经认定是自家大哥哥顾廷煜在背后搞鬼了。 如若不是过两日就科考了,不然按照顾廷烨的脾气,现在就要回去对峙。 父亲信不信,站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不打紧,顾廷烨也已经习惯了,但他却是要出了这口恶气。 ‘等科考完,我的大名提在榜上的时候再回家论说。’ 顾廷烨不想这时在家里大吵一架,扰了自己科考的心绪,让亲者痛仇者快。 而且若是这时争执起来,提前放下了豪言壮语,到时若真名落孙山就有些尴尬了。 顾廷烨考虑的还是很周全。 想到大哥哥毒计不成,到时候被自己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顾廷烨心里就有些暗爽。 不过同时心里也闪过了一丝疑惑: ‘大哥哥做这事之前,莫非没想过父亲的缘故?还是在自己房里窝久了,只学会了些妇人手段?’ ‘早些年的书都白读了不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