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汴京码头。 这里作为天子脚下的航运码头,现在又是正值春季,可谓是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的脚行、行商们来来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喧闹声不绝于耳。 其中一处渡口方位上,正立着两位身着华服的贵公子。 左侧那人身形强健魁梧,右侧人则多有显现出几分书生气。 赫然是顾廷烨和长柏了。 这番常嬷嬷是从老家海宁赶过来的。 而盛长梧是从宥阳出发。 一人是两浙路,一人是江南东路来,都是毗邻的地区。 因而两人同来汴京是走的同一条水路。 又都是今日到达,所以大概是在同一艘客船上。 不多时,一艘体型庞大的客船到达了码头处。 待得风帆降下,客船停稳,客船上重重落下两个厚长的踏板,搭在码头上,里面的客人立马鱼贯而出。 顾廷烨最是不怕丢人现眼、惹人注意。 都不用身后的石头、奴仆帮着喊,他一个人对着接踵而来的人群便大声喊道: “常嬷嬷,常嬷嬷!” 一旁的长柏面露无奈。 见顾廷烨这么想表现,当下也不准备把事先准备好的刻着“顾府常嬷嬷”的旗帜给他了,只让顾廷烨放着嗓子喊,自己则是让身后仆从高高举起一个写着“盛家长梧”的旗帜。 顾廷烨怔怔的看了看长柏身后扬起的旗帜,莫名愣了愣。 但旋即也不在意,继续放声道: “常嬷嬷,常嬷嬷……!” 有了顾廷烨这个“大喇叭时刻广播”,长柏特意让女使连夜赶制出来的“接船牌”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作用。 不多时,一个头发半白,面容宽和的老妇人找了过来。 这便是常嬷嬷了。 她衣着尚可,显然是家里日子过的不错,不过此刻腰间却也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包裹。 “嬷嬷,我请你来,都已经说了东西都已准备妥帖了,你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啊?”顾廷烨连忙上前接过大包裹,嘴里看似责怪,实则面露感动道。 “用不着添置。” 常嬷嬷和蔼道: “我自己有衣服穿,不用买。” 常嬷嬷就是这般节俭,简朴,什么事都为顾廷烨考虑,就连衣服都是这般。 小时候顾廷烨的母亲白氏离世后,常嬷嬷几乎是手把手的把顾廷烨带大,等顾廷烨长大了,有自理能力和见识了,又悄然隐退,自己回了海宁老家,不求任何回报。 常嬷嬷为了自己的后辈考虑,已经是脱了奴籍的。 此次若不是顾廷烨来信,常嬷嬷也是不会主动来找的。 “辛苦嬷嬷了。” “不辛苦。” 只见常嬷嬷笑着道: “好在哥儿你这信来的恰到好处,不然老婆子我怕是来不了了。” 顾廷烨疑惑问道: “嬷嬷,这是为何?” “我家那位又生了个孙女!” 常嬷嬷乐的合不拢嘴,直笑道: “本就儿女双全,现在孙辈也是如此,可不让我在家里忙嘛,现在还好,我那小孙女已经足年岁,一听你来信,家里的儿媳便催促我过来。” “现在哥儿你也要迎亲,那又是天大的好事了!” “嬷嬷,这八字还没一撇呢……”顾廷烨在常嬷嬷面前还是有几分老实脾性的,竟难得地难为情起来。 “这位便是盛家二公子?”两人絮叨完,顾廷烨便把常嬷嬷领到了长柏面前。 “哥儿给我写的信里总是提及公子你如何如何的好,今日一见,果然是翩翩君子。” 长柏和顾廷烨什么话都聊,自然知道常嬷嬷在顾廷烨心里的地位,当下也是轻轻行了一礼,回话道: “长辈谬赞了。” 说着话的功夫,前方便立定着一位年轻人。 他与长柏的年龄相近,不过不似长柏的书生样,而是有着一副健壮的体魄,脸庞坚毅,手脚皆长,脸上正露出爽朗的笑容走上前来。 “柏哥哥!” 长柏也是当即露出热忱的笑容,面露喜色道: “长梧!” 自从长柏上京后,两人也是许久未见。 现在再度相见,却是一个准备春闱,一个准备迎亲了,一时间四目对视,多是感触良多。 随后长柏便将长梧给顾廷烨介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