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声小侯爷,一生小侯爷! 保命的事嘛,不寒碜! 袁文绍这段时间也想清楚了。 既然自家那里靠不住,反正袁家现在光靠自身是起不来的,总归是只能朝武勋中的几座大山靠拢。 那自己何不提前下注,赶在自己父亲前头,先拿了好处? 左右自己这个人形“人情”是要被人用的。 我为何不能自己用? 所以袁文绍思来想去,选定了杨家。 一则,杨家现在年轻一代的唯二嫡系,杨文彦,如今就在灵州那儿。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在军队中亦然。 若是到了灵州那儿,跟着杨文彦一起混,肯定比自己单打独斗强。 况且从开国一直强盛到现在的杨家,可不是他们刚恢复爵位没多久的袁家可比的。 虽然先前边关一战折了大半,但这恰恰说明,杨家残存的底蕴,对于自家屈指可数的青年俊彦,肯定是要死命地保。 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杨文彦折在灵州。 而类似英国公等的武勋大佬,肯定也会考虑这方面,不会把杨文彦往危险的地方扔。 不然杨文彦要是死了…… 本来人就少,还是二房的独苗,结果死在了你手下,可能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会不满。 二则,便是因为派系关系。 袁家是靠着当今官家起复的。 而杨家同样是在老平阳侯死后受到官家的接连照顾,杨宇卿才能屡屡升迁。 所以杨家和袁家天然处于同一派系。 因此袁文绍才会拿着这件事,在自己启程去灵州之前拿来说。 文远大兄弟,之前外面人多,现在我可得好好和你说说知心话啊! 而杨文远惯是会顺水推舟的。 袁文绍不过是一步闲棋。 若是日后得了军功,纵使袁文纯不快,但忠勤伯不是傻子,肯定会全力支持。 而袁家现在管的就是战马的事。 虽没有兵权,权力还被枢密院,兵部拆分了许多,颇受桎梏,但对军伍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袁文绍原地顿住,杨文远也是心领神会,问道: “可是觉得行事不便?” “还是小侯爷了解我!” 已经有了把柄,袁文绍自然是能想到法子,不过此时却是捶胸顿足,装作为难道: “我毕竟是母亲的儿子,这事无论是和父亲,还是母亲说,都是颇为不妥,因此一时间竟想不出什么主意出来!” 袁文绍:终究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杨文远也是装作不知: “这事你自己确实不好办。” 不过旋即话锋一转: “听说你家子嗣繁茂,就算见日子过得不好,诸多嫁出去的姑姑们也没有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往里贴补娘家?” 杨文远肯定地点了点头: “看来都是些知礼的长辈,应当多多拜见才是。” 袁文绍听完略微思忖,不由赞叹杨文远此计甚妙。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们都没有贴补娘家,凭什么你一个落败的章家女儿这般放肆大胆? 不过这人选须得好好琢磨。 须得找一个护着袁家的嫡亲姑姑,不然反倒不美。 见袁文绍点头。 杨文远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水,示意他喝茶,随即笑道: “我却是突然记起了一件事,袁二郎你即将随英国公去灵州那参军,可已经选定了职位?” 袁文绍等的就是这句话呢! 顾不上近在咫尺的茶水,急忙道: “没,我虽是跟随英国公同去,但随后还是要看兵部拟定官职。” 杨文远这才料想到袁文绍所言不虚。 难怪袁文绍来找自己,原来袁家真是一点力也没使啊! 虽说袁家在军伍中早无根基,但多少还有点残余的交情,不至于连袁文绍现在的官职都安排不了,肯定只是不想在袁文绍身上耗人情罢了! 我是来赚人情的,可不是来亏的!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就是马上和袁文绍一同去的郑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