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光荏苒。 弹指一挥间,秋闱已近。 凡本省生员与荫生、官生、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因此秋闱的应试者众多,可谓是过江之鲤。 而乡试分三场进行。 总共历时九天,每三天一场。 考试科目则是帖经、墨义和诗赋等。 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考策问,第三场考诗赋。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策问则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出题,考生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和对策能力。 诗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四书五经这个只能背,杨文远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好在庄学究教授水平很是出众。 再加上杨文远这几个月里,为了准备这场秋闱,连一次马球场都没去,全身心地投入科举大业,所以还是很有信心的。 策问的话…… 达官显贵们的子弟显然在这方面很有优势。 不光可以看家里提供的邸报,还有众多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包括考官的喜好和立场等等,杨文远自然也是获益不少。 至于诗赋。 已经做好准备的杨文远那更是有信心。 前面是我没有准备。 这次我一定要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一次! 任你出什么样的题目,也难不倒我! 和往常一样。 早上,天都没亮,外面的街道上就已经响起了脚步声。 甚至因为这是一场为期九天的长期考试,许多人起的更是早,也不计较睡没睡好,就出门赶路。 这次乡试杨文远没拒绝杨宇卿一家送考。 毕竟这次要进去九天,也没有什么耽搁不耽搁的了。 等杨文远洗漱收拾好。 厅堂内,陈大娘子系着青色襻膊,正在反复检查杨文远的包裹,防止有什么纰漏。 “嗯,衣服带了五件,换洗应当是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