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次东西并进,邓愈手中的部队不过十万,兵力已然处于劣势。 纵使元廷兵力尚未完全集结,但同样的,邓愈的后队此刻也在路上! 更重要的是,邓愈还是攻方!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而兵力比对面少该怎么办... 季...孙子兵法里其实也说了。 战略性转移,避免交战,以待战机。 可邓愈等得起,襄阳的元军等得起,甚至王保保也等得起! 但是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的主力军,却是等不起! 元廷本就势大,时间一长,根基不稳的大明内部难免生变,北伐休矣,大明休矣! 万难之下,邓愈甚至动了采纳季秋建议的念头! 要不...试试文和的计策? 片刻后,邓愈猛地反应过来,自己刚刚产生了多么危险的想法,赶紧猛猛摇头,将杂念驱逐出脑海。 使不得使不得! 颇为烦闷的长出一口气,邓愈看向季秋,正欲开口,却发现季秋已经看向了自己。 “邓伯。” “元廷是如何知道我军要进攻襄阳的?” “军报上说的清清楚楚,襄阳的元军,是从河,洛,甚至是更远的秦晋等地,抽调而来的。” “若不是事先知道我军的动向,元廷反应何以如此迅速?” 季秋语气凝重,缓缓说出了事情的重点。 想要剑指河洛,其实不一定非要攻打襄阳。 沿襄阳北上,渡江而攻樊城,威慑河洛,这是当年关二爷北伐,威震华夏的路子。 也可取道庐州,经江夏而略樊城,围困襄阳。 没错,剑指河洛的关键点,其实不在襄阳,而在一江之隔的樊城! 元廷若是担心明军北上,理应在樊城周遭,同样布置大军才对。 怎会目标如此明确,直接集重兵于襄阳? 就不怕明军从江夏方向,沿江直接断了他们的粮道? 而且看元军这个集结的速度,他们向襄阳集结大军,甚至还要早于明军出兵! 昏暗的帅帐内,烛影摇曳。 季秋三人无声的对视一眼,眼神闪烁。 ...... 时间回到几天前。 “汪广洋,你疯了不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