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咚咚咚。” “总旗,该去上值了。” 时隔多月,季秋再一次听见崔兴叫自己起床的声音,竟是没来由的有些怀念。 但这并不妨碍季秋幽怨的看着崔兴。 “算了...” 叹了口气,季秋彻底放弃了对于崔兴的言传身教。 “拿着这些东西,去城外送给文正哥。” “若是有人拦你,你便说是我让的,让他们有问题找干爹告状去。” 崔兴默默扫视了一眼房间角落堆积如山的礼盒,又看向季秋,瓮声道。 “那总旗你呢?” “我?” 季秋从床上一跃而起,迎着正热烈的日光伸了个懒腰。 “当然是有别的事要忙啊。 生怕崔兴不信,季秋又拿起几张墨迹早已干涸的纸张,对着崔兴挥舞了几下。 “瞧见没,这就是老师总结的水稻种植方法。” “今天就得给干爹送过去。” “行了,你就别操心了。” “这几个月咱俩也没去城门那边,不也什么事没出?” 挠了挠脑袋,崔兴没从季秋的话语中发现什么问题,但他总感觉情况有些不对。 不等崔兴反应过来,季秋便已经穿好青色的绸缎袍衫,悠然而去。 再一转眼,季秋就已经坐到了秦淮河畔的酒楼,大快朵颐。 东西肯定是要送的,但季总旗也没说什么时候去送不是? 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该摸鱼的时候就得摸。 不然岂不是白来世间走这一遭? 真别说,几个月不来,酒楼里多了不少曲目,也多了几个艺伎,唱腔俊的很。 一直到日暮西山,季秋这才恋恋不舍的走出酒楼,深感勾栏听曲当真是一大雅事。 古人诚不欺我矣! “这就是军师教你的种植之术?” 吴王府内,朱元璋打量着季秋带过来的纸张,眉头微皱。 若不是亲眼所见,朱元璋实在是很难想象这套看起来十分荒唐的法子,居然真的能使水稻增产。 半晌过后,朱元璋放下纸张,由衷的赞叹道。 “军师学识,如海似渊。” “就按照这个法子,明年在金陵范围内进行尝试吧。” “争取十年之内,让这个法子传遍天下!” 季秋听在耳里,并没有继续向朱元璋强调这套技术的可靠性,算是默认了朱元璋的安排。 这个时代,民以粮为本,更有“南橘北枳”的故事。 别说亩产不到五石,季秋就算真搞出来杂交水稻的技术,达到亩产十石以上。 想要推广开来,所耗费的时间也得是以“年”为单位。 除非亩产达到几十石,甚至是上百石,在这种直观的天量利益的诱惑下,相关的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普及整个大明。 惯性是一个很守旧的东西,很多时候等同于“保守”“封建。” 可在难以想象的利益面前,人类贪婪的本能会促使他们摧毁一切惯性! “臭小子,今儿怎么不像你啊?” “寻思什么呢?给咱说说?” 看着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季秋,朱元璋下意识的询问了一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