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告诉你,看,本大导可要探讨命运了啊。 而且就喜欢大场面。 可他所设想出的这些小事是无法承载如此厚重的命题的,他的才能与学识也不足以产生足够有深度的思想。 喜欢大场面,更让他的电影预算频频超支,虽然不如墨镜王那么离谱,但也绝对是圈内最烧钱的导演之一。 在霸王虞姬时期还好,那部戏改编自,又有芦苇把关,陈大导虽是导演,但空间有限。。 可到了后期,手握国内唯一金棕榈,成了体制内审美话语的顶梁柱后,他在片场的权力就完全放开了。 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剧情常常为了承载他的‘哲学命题’,而牺牲掉逻辑与合理性。 这就让他后期的电影剧情可信度变得非常低,观众违和感极强。 观众违和了,就难以沉浸。 难以沉浸,也就难以共情。 由此就有了群嘲的馒头血案。 “虞总,我不是觉得陈大导不好啊,但陈大导这个风格和效率……”魏骜站在旁边,欲言又止。 经历过馒头血案一代的,没几个喜欢陈大导的。 虞诞笑了笑,看了眼远处正和几个柚子科技的AI工程师站在一台仪器前探讨技术问题的方豫。 一开始方豫建议他找陈大导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反对。 但现在看起来,还真找对了。 陈大导身上那些缺点,对于太荒山海界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喜欢大场面? 简单。 想要什么大场面,只要能说清楚,AI都能给你造出来。 喜欢改剧本,云山雾罩的讲哲学? 没问题。 因为这游戏根本就没剧本。 陈大导现在拍的,不过是这些“数字人”NPC的“记忆”而已。 但也正因为他这种“沉迷于表意而非效率”的方式,才恰好适合“数字人建构”。 在AI世界里,一个角色的“记忆”不是由表演技巧决定的,而是由“数据行为片段”构成。 陈大导赋予角色那些“拧巴”的停顿、意味模糊的眼神、情绪拉满却又说不清原因的手势,恰恰在数据维度上构建出了“可供AI学习的模糊行为”。 这种含混、情绪化、近乎过度解读的存在方式,反而让NPC们更像“人”,更有“未定的自我”。 这套做法,在游戏制作理念上可能显得繁复,但对NPC而言,他们的“性格”正是由这些碎片组成的。 NPC会带着这样的“记忆”与“性格”,在太荒世界中自行发展自己的故事,给玩家发任务。 当然,拍摄的这些片段除了作为NPC的记忆外,也是游戏内容的一部分。 只不过其中作为过场动画放给玩家的,只有十分之一。 剩下的,都是在游戏过程中,玩家触发了某些任务或关键点,像是拨开迷雾一般才能看到这些NPC过去的经历。 这种NPC记忆碎片化的构建方式,实在再适合陈大导不过了。 在这方面,连张国师也得退避三舍。 正想要应付两句,就看到陈大导的老婆田虹,身后还跟着一个瘦弱少年,神情局促,看起来像是来实习的学生。 看到田虹,虞诞不由得眉头一皱,叹了口气。 这老娘们怎么还没完了? “虞总,今天总算在片场看到你了,你这都几天没来了?”田虹满脸笑意,徐娘半老,看起来还有点媚。 当然,作为周娱年代文的蔽日女主之一,再加上又是陈大导的老婆,当然是能买得到望舒泪的。 陈大导这老婆曾经被称为大周第一美女,现在也已经四十大几快五十了。 她此前其实没做过什么医美项目,再加上她是典型的皮相美人,过了三十岁状态就急剧下滑,看起来状态比同龄女星要老不少。 但现在,脸和全盛时期当然没法比,而且身材也发福了,但皮肤却恢复到了三十来岁的状态,一下子就年轻了不少。 “虹姐。”虞诞客气的点了点头,和田虹握了握手,“游戏马上就要公测,最近太忙,怠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