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子矜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快手快脚地把碗筷收进了厨房。 这边刚放下饭碗,那边张大娘来接人了。 本来徐子矜完全可以自己送,不过陆寒洲没说,她就不去揽这个活。 孩子们走了,陆寒洲也出了门,她拿起自己的包包骑上自行车也走了。 没有人使坏,日子很好过。 转眼进入三月中旬。 天气突然变暖,二十号这天晚上,陈秀梅拿了一把青茶跑过来。 “子矜、子矜,你快看看这是不是你要的两叶一芯?” 看到她手中的青茶,徐子矜惊讶了一下:“哇,现在就能摘茶了?” 陈秀梅兴奋地直点头:“长老多了,我就是不知道这个行不行?所以摘一把过来给你看看。” 徐子矜立即点头:“行,这个正好!” 太嫩了,炒出来会碎。 这个真的是刚刚好。 陈秀梅兴奋了:“好,那我和齐红明天早上就去摘。” 徐子矜笑眯眯地点点头:“嗯嗯,去吧,悄悄搞,有多少摘多少。” “好嘞!” 陈秀梅懂这个意思。 现在家属院里,有工作的没几个,都是在家闲着的一群娘们。 红眼病,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通病。 姐妹说过闷声才能发大财! 其实陈秀梅也没指望发多大的财。 她是个勤快人,家里条件也不好,只要有钱赚,她就开心。 次日一早,她与齐红就开始行动了。 冯华英认为徐子矜不需要实习了,所以现在四年级的课,一人上一天。 徐子矜上新课,冯华英组织复习。 这样一来,她的时间就更自由了。 对她这种不拿工资的实习生来说,能力又强,没有人搞事,根本就没人管。 第二天,徐子矜不要上课,孩子们走后,她也准备去摘茶,做茶得赶季节。 没想到还没出门,陈秀梅与齐红拎着背篓过来了。 看到她们大半背篓的茶叶,徐子矜震惊了:“天啊,你们不会是半夜就去了茶叶地吧?” 陈秀梅一脸得意:“那倒没有,五点半我们才去的,这个可以不?” “我跟你说,我以前在家也是采茶能手,只是我们那的茶没人买,摘的人也不多。” 川省那边发展得更慢,茶叶这东西又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交通非常的不便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