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朝鲜之战(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3/3)页

    “诸位大人,济州现在夏王手中,若是执意不还,以夏王水师的精剽,我朝又奈若何。”针对满堂声讨自己失职的责难声,崔英之双手一摊。“如今还能换回一些财物苦渡时局,是不是值当,还请几位大人明辨。”

    “清虏尚且不要我朝国土??????”话虽如此,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并非是崔英之无能,因此责难声虽然还有,但却悄悄变味了。“即便要售让,为何不多讨要财物??????”

    对此,崔英之苦笑道:“不是下官不用心讨价,只是夏王已经言明了只有允与不允两途,若是不允,夏王大军便立刻撤出朝鲜,王上或可以跟着西去大陆,但我辈乃是北朝钦定忤逆谋乱之徒,届时该如何自处呢?”

    听崔英之这么一说,在场人即便有其他的心思,此刻也不能不偃旗息鼓了,只是有人算了笔账,结果却是令人难堪的:“二十八万四千贯的一半便是十四万二千贯,朝廷又如何能拿得出来,而且红夷大炮也显得太贵了。”

    “各位大人不知,这里的贯,那是大明新制的银贯。”崔英之把制作精美的银贯拿出来分给在场人看。“一贯约合库平银六钱,所以价格并非不对,而且夏王允诺,若无白银可用铜钱支付货款,若无铜钱,人参、大木、生铁之类等价货物也可,连这些东西都没有,也可按前数借贷之例按七厘年息三十年内归还。”

    “那还有五万贯挂在夏王的账上,何时可以动用?”

    “朝廷可以商议一下,还要购买什么应对冬春,这五万贯便可用于采买。”

    “除此之外,夏王还有什么条件嘛?”

    “有,”崔英之飞快的回答道。“第一是向大明正式称臣;第二,待驱逐清虏之后开黄海道海州、南浦、咸镜道镜城都护府清津、江原道元山津为商埠;第三,”崔英之顿了顿。脸上浮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来。“请王上过继夏王及公主之子为嫡孙??????”

    领议政李濡猛的一下站了起来:“绝不可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