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188章(求月票!)-《小市民的奋斗》


    第(1/3)页

    (昨天的一章因起争论是无语所料未及的,在这无语作一下解释,大家应注意到历史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历史上1917年5月府院矛盾因解散国会、是否参战等问题而导致,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会后,一些省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进京复辟,中央仅存权威被破坏殆尽,最终导致中国陷入全面的军阀混战,而在中,因俄国侵入买卖城,国家陷入存亡之境,府院迫于形势而暂时团结一致。张勋的复辟既无先天条件。这是中大历史的改变,但是小历史却未发生改变,既清室复辟之心!这一点相信稍了解历史的大大们亦不会反对。司马进京后为何会对荫昌之问如此激烈,一是清室仍窃居于故宫、清室每年仍受500万元供给,对外招着太监、宫女!甚至于连同67万京旗甚至还由共和政府发着俸饷!这正常吗?不正常!话仅于此!谢谢各位大大一直以来的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

    “号外!号外!司马主任怒驳旗人荫昌!斥清室之优待!”

    “号外!华之主任不日将以公民之身份检诉叛国之王统府后未出三个小时,若大的四九城到处响彻着报童的吆喝声,司马进京第一日便只言将四九城搅得天翻地覆,这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谁也未曾想到,司马进京第一刀不是指向黎段二人,而是把刀锋对准了旗人。

    司马驳斥荫昌关于《清室优待条令》的回答,几乎同一时间通过电台被各报记者的传至全国。举国上下都被司马的言语给惊呆了,自共和以来,尚未有任何一封疆大吏、甚至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入主中央之人,表示出如此强烈的排旗、仇满情绪。

    一时间可谓是舆论纷纷,拍手叫好者有之。欢呼雀跃者有之。或出于向未来这四九城真正地主人买好之故,京城的一些政治名流几乎同时各界紧急呼吁,成立“反对优待清室大同盟”。监视溥仪、康有为和其他清朝遗老的行踪,并呼吁调查满人集团与日本的往来关系。

    自然与欢呼雀跃相对应的是驳斥、怒骂者亦有之。其中一位更著名地人物也为了自己的“忠君之梦”而通电斥责,他就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大名鼎鼎地康有为。

    “当真是是圣人不死,大乱不止!好个康圣人!好一群当不够奴才的混蛋!”

    放下康有为的通电。司马面带嘲讽的讥笑道,此时地的自觉,眼前京城的风云变幻。让司马没想到地反对、斥责之声最凶的,不是那些旗人。而是那些个自己地本族同胞,那些个以遗老自许之人。\///\\

    在康有为的通电中。电文先说清朝统治中国200余年地好处,继而说清帝逊位有大功。“夫中华之为共和,以清朝让之,非共和自得之也”,所以才有优待清室之条件。

    随后还把自己恭维成道德“受国人钦佩”。自不会行些许狂徒之事,甚至于还恭维自己有相国之才。但是临了却称自己所为是受他人蛊惑,望趁尚未酿成大祸之前,痛改前非,以保中国之稳定、国民之道德核心。

    “先生,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筹备即将到来地国会大选,争取国会多数席位,这才是我们的首务,而您……先生,即便是您对满鞑有千仇万恨,等到将来您出任总理之后,自可在议会通过地决定,要求废除《清室优待条例》,界时大事已定,可愁事不成。而现在……”

    看着面带讥笑的主任,杨永泰的满面尽是无奈之色,这两天京城上下像炸了锅一样,那些遗老遗少纷纷通电谴责,向大总统、总理递书请愿,甚至于一些外国公使也表示关注,虽说没影响正在进行的秘谈,但有损先生的名声。600万选民!仅西北在册选民多达一千六百万人!分散在他省的三十万复兴党党员至少可为我们争取两千万左右的选民!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这场大选我们是赢定了!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我们的组阁之路!这不过是一个插曲,即便这群奴才要为他们的主子出头,那么好!在京城到也闲来无事,就陪他们玩玩!我到要看看这群当不够奴才的混蛋还能翻出什么花来!”

    对所谓的遗老遗少司马从来没有任何好感,在历史上十多年后,这些奴才中的大多数人都卖身投敌,连同他们的少主子一起作了日本人的狗。

    而一些遗老在通电中所说的更让司马倍觉恶心,他们竟然说中国文化核心就是三纲五常,一但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君主被扫地出门,实质上中国文化的核心已经消亡,三纲五常无法自圆其说,已随清帝烟云般散去。

    甚至说西北既奉行儒家,那更应行忠君之事,如诺没有皇帝,那儒家再也没了根基,十三经等同废纸,所谓文化,仅剩皮毛而已。中国文化也就没了核心,整个大厦再也无法维持了。

    这群奴才忘记了一个事实,正是那群人几乎毁灭了中国,他们为一姓一族之私,从而遏制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软化一个民族的骨骼,奴化一个民族的心理。他们自身政治的惰怠、残酷、自私和腐朽,加上大众心灵的冷漠、闭塞、自大和麻木,几乎葬送了一个长时期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民族。\\\

    但当人们醒来时,却是家园已破,景物已非,国已将不国,整个民族沦落到一种俎上鱼肉的境地。一个经历过掉下悬崖、后又爬出谷底的民族,已变得清醒,正恢复着元气。她渴望着更加强壮与成熟,但在此之前,必须要挖掉身上的毒瘤。

    对于未来的国会选举,司马根本不需要担心。此时中国人口.5个亿,根据选举法规定。在共和二年第一届国会选举时,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3千万,选民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这一比例。和清末谘议局选举相比扩大了倍,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此时地英国选民比例占全体成年居民的10%左右。

    而根据《国会选举法》中的规定的人民选举权利的条件。比如“只有具备年纳直接税二元以上和价值五百元以上地不动产,在选区内居住二年以上,并具有小学毕业文化水准。才能享有选举权。”。西北现行的《议会选举法》亦是参照这些条件,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西北登计选民多达一千六百万以上。了超过四分之一选票,必胜地选举。司马自然无需担心。

    “畅卿,既然那群人已经有了反叛的念头。咱们就从后面再帮他们一把。把这份电报以我个人的名义发至全

    司马说笑着取出一份草拟的电报,之所以高调排满。正是想给那些人增加些许动力,毕竟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电报只有短短地几句话而已。

    “惟是康氏为伪清圣人,而为共和之不祥人。彼每有所图谋,则必不利于共和。因改老子之言,而致慨叹曰:圣人不死,大乱不止!崖山之后无中国,甲申之后无华夏!思崖山甲申而不悲者,其人必不忠。不忠之辈,有何颜面言忠!”

    “先生!这封电报,我看还是免了吧!康有为,小丑而,毋需与其多言!”

    杨永泰一看电报,神色骤然一变,旋即直摇头叹气。何必同这种人浪费口舌。虽在大选胜券稳操,但绝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和那群人纠葛,一但等待来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