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180章 上帝是中国人?(再次爆发!求月票!)-《小市民的奋斗》


    第(2/3)页

    最终在走出象牙市场的时候,鲁道夫在港口用美元换的法郎全部变成一堆具有非洲特色地象牙工艺品。即便是朱文也买了数件象牙工艺品,虽然并不欣赏这些工艺品,但回国后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显然是再合适不过。

    “我们到了!”

    一出象牙市场,朱文就看到一座华式的建筑以及建筑二楼伸出的五色国旗,在建筑外一群黑人正在朝着数十辆-10卡上车装着成包的货物,那里便是西北的华商总会。\\/\也是华商们在西非唯一的贸易站。

    欧洲地战火对于国商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整个欧洲陷入了战争之后,为欧洲人垄断的非洲等殖民地的市场,彻底打开了原本紧闭的大门,尽管这些地区大多数国人甚至从不曾听说过,但是却不妨碍他们追逐财富脚步,随着这些商人的脚步,无数的中国商品被中国的远洋船队运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西非自然也不例外。

    在华商总会地门外正指挥着那些黑人装货地年青人看到走过来的两人。看着其中一人熟悉地黄皮肤、黑头皮。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地笑容。

    “……呵呵!先生你好!从国内来的?你们是和启明号一起来地?”

    “嗯!我是启明星号的货主朱文,请问陈经理在吗?”

    朱文点头说道。显然启明号到港的消息已经在大巴萨姆传来了,也难怪一般万吨货轮来到这个港口。消息被传来倒也不足为奇,就像启明号刚进港时港务官惊讶的表情一般。这里已经太久没有停泊万吨轮了。

    “先生,陈经理一直在等着你们,甚至连总督的邀请都回绝了!先生,里面请!”

    年青人面带喜色的说道,在转身带路时冲着一旁背着步枪的黑人喊了一声。

    “大巴蒂你看着这里,装好车就把这些货给让卢尔先生送去!”

    因为华商仅刚涉足非洲的贸易,所在华商在这里的身份通常是批发贸易商,商业网络仍然是依靠那些法国殖民者过去建立的贸易网络,借助法商的网络,华商成功的把中国商品卖到了西非的每个角落。

    “先生,陈经理吩咐过你一到就直接上三楼找他。这位先生,请您在这里先休息一下!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请您吩附!”

    年青人礼数周全的对进入商会的二人说道。

    “鲁道夫,你这里就像到家一样,你随意!”

    朱文转身向鲁道夫交待了一句然后在年青人的引领下上了楼。

    “只要不超过十天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这点你放心,这次你们运来的货物有三成是属于皮埃尔总督,之前皮埃尔总督已经和港务处打过招呼,你们尽管放心,现在虽然是战争时期,但是象牙海岸依然是象牙海岸,战争距离这里太过遥远,总之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需要,西非华商总会一定倾尽全力支持你们。”

    没等眼前的这个朱先生挑明来意陈远新即开口许诺道,华商总会是海外华人互助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作为西非华商总会的会长,陈远新本人也是调查部的外围人员,尽管不知道朱文等人的来意,既然部里有了指示,那么自己就会倾力配合他们,至于他们来这里是做什么,越少人知道对他们而言越安全。

    “呵呵!陈会长,谢谢!”

    陈远新的爽直赢得了朱文的好感,以至于朱文在心中考虑着回国后是不是应该向部里推荐联合议会授予眼前的陈远新嘉禾勋章,嘉禾勋章是西北颁授对国家政务著有勋劳之公务员,及对国家社会贡献卓著之非公务员或外籍人士,相当多的实业家都得到了嘉禾勋章,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眼前的陈远新无疑将有资格接受嘉禾勋章。\///\\

    这时的陈远新办公室内的一个简易沙盘吸引了朱文的注意,看着沙盘朱文有些疑惑地看了眼陈远新。

    “陈会长这是?”

    “呵呵!这只是鄙人的一些狂思妄想而已!阿比让大港!”

    陈远新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这个沙盘里的一切都是自己地梦想。

    “哦?阿比让大港!”看着沙盘模型朱文一下来了兴趣。

    “朱先生,你看如果这个港口是属于我们的,我一定会在这里修建一条运河。你看就在这,从这里切穿沙嘴。然后开凿了一条长3.2千米、宽至少300米、深至少15米的运河水道,以此沟通了埃布里耶泻湖与几内亚湾,这样远洋海轮就可以直接进入泻湖。埃埃布里耶泻湖有550平方面积,平均水深7-米。只面要沟通泻湖和几内亚湾,这里就会成中太西洋最好的天然良港。可惜这里是该死地法国佬的地盘!这些法国人占领了这里几百年竟然还不知道自己屁股下面竟然坐着一个天然良港。”

    陈远新指着地图对朱文说道,作为一个海外商人陈远新明白良港对于贸易的重要性,初来象牙海岸后,埃布里耶泻湖就吸引了陈远新的注意力,但是一个中国人想在这里投资建港显然不太可能。而且好像也没有这个必要。

    “陈先生,你有详细的地图吗?如果的可以地话能不能再将你的计划复制一份给我!”

    陈远的那个天然良港吸引了朱文的注意,一直以来调查部外勤特工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所驻地区的地理资料,而这处未被发现天然良港无疑更吸引人。

    坐在沙发上喝着茶鲁道夫打量着商会内那些忙碌着的中国人,作为中华远洋公司的船长,一年半以来,鲁道夫和启明号到过墨西哥、秘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鲁道夫亲眼见证了在这些国家,中国商品是怎么一点点的用质量和低廉地价格打开这些国家地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设于这些国家地中国商会。这些商会之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一定程度上鲁道夫觉得商会还有其它地身份。并不纯粹的商业机构。

    “中国人地触角已经伸到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感慨着在短短两年中,中国商人取得的成就的同时。鲁道夫知道这一切均受益于欧洲的那场战争。当自己的祖国试图用枪炮夺取海外市场的时候,这些中国人竟然不费一枪一弹。利用市场空白,成功占领了这些市场。

    “或许上帝真的是中国人!”

    想起在纽约看到的新闻中,那些美国人因对中国奇迹般地经济增长而发出的感慨,鲁道夫也不禁心生这种感觉,谁能想到这个在四年前的还是一个农业国的东方国家,在四年后会把那些新颖的工业品卖到全世界?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东方奇迹吧!

    在美国历来将新闻界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又将他们视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第四集团”。一些美国人曾就美国人的精神状态说过这样诙谐的话:“美国人可以省掉别的一切,只要有面包和报纸就可以生活。\//\”由此可见,美国人和报纸,美国新闻和政治,其关系是何等的密切。

    “在战争爆发前的1914年,中国甚至连棉布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在战争爆发后的四年后,全美国甚至世界每一家百货公司都可以找到中国商品的身影,中华高级轿车是华尔街巨富们的宠儿……,你家中的那些新颖的家电,身上的时装、火机以及让女人们趋之若鹜的昂贵丝袜、化妆品等等,来自中国商品正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如果你不愿意相信的话,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找一下,相信一定可以找到“de-nn”的身影,不信你就试试!”

    《华盛顿邮报》1918年7月18日的头版中《中国!上帝的最新宠儿?》一文在整个美国引起了轰动,作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华盛顿时报》一直是哥伦比亚特区政客们的与面包一般早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