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到了收获果子的时候了-《抚宋》
            
            
            
                
    第(1/3)页
    胜利的消息,比萧诚更早一步抵达了江宁府石头城。
    前方各部,快马加鞭,一刻也没有耽搁的将喜报送了回来,而萧诚,还在各地一路巡视,特别是原江南路地区,他更是大马金刀地去转了一圈。
    原江南路,那是次辅司军超等一干人的自留地,也是萧诚接下来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金瓯必须无缺。
    不说推心置腹,但是起码在大事之上要保持一致。
    前江南两路,算是南方最为富庶的地区了,但这一次萧诚的巡视,却让他大失所望。
    所谓的富庶,只不过是一小部人的富庶罢了。
    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只不过是糊口而已。
    当然,没有人饿肚子,或者便是地方官们最为自豪的政绩了吧。
    这在萧诚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浮在最表面上的一些东西,相信沉在最下面的那些更加残酷的真相,那些地方官绝对不会让自己看到的。
    不过这不代表萧诚便没有渠道知晓。
    当然,微服私访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自己真该这样做,某些人,就真敢让自己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之上。
    所以,萧诚的巡视是大张旗鼓的公开进行。
    只不过他来得很突然罢了。
    徐州那边的遇刺经历,反而成了他现在身上有力的保护色,使得当地地方官,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从事了。
    农民失地极其严重。
    这些被兼并的土地,并不是拿来种粮食的,而是被用来种桑树,然后养蚕,织锦。
    所以,江南地区缺粮是很严重的。
    粮价比起两湖地区要高出足足一倍有余。
    即便比起贵州路这样山多田少的地方都还要贵。
    城市贫民收入极低。
    每日辛苦劳作,所得只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立马天就会塌。
    相当一部分人,家无余粮。
    今天挣,今天吃,明天挣不着了,明天就得挨饿。
    这绝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该有的景象。
    官儿很多。
    吏员更多。
    有品级的官员,朝廷是拨发俸禄的,而且俸禄是相当的优厚。
    而那些普通的吏员,朝廷却是不给钱的,他们的钱,都要当地官府自己挣。
    这就没有一个凭则了。
    所以,这里的吏员们也很富。
    而且,有的人比官员还要富。
    官员还讲究一个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儿,而吏员,却都是本乡本土。
    江南的官员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出了名的不管事儿。
    只要该交的赋税交齐了,他们便整日价地优哉游域,游山玩水,呼朋唤友,即便整日价的诗词歌赋也不会有人苛责,反而赞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甚至有人自称无为而治,方是治民最高境界。
    当真是无为而治吗?
    只不过是吏员把持地方罢了。
    他们需可共瞒的,只不过是上官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