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不谋而合-《抚宋》
            
            
            
                
    第(1/3)页
    济南的齐王宫已经修了一年了。
    将原来的济南知府衙门整整扩充了十倍亦不止。
    本来济南地面之上不是没有更好更奢华的地方可以供刘豫入住,但这家伙认为现在这知府衙门是他的福地,不愿意挪窝,但又要让这衙门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便只能改扩建了。
    钱嘛,现在刘豫是不在乎的。
    刘豫的齐国所统辖的地方,基本上囊扩了原本大宋的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那时耶律敏率领属珊军进军京东的时候,刘豫不战而降,整个京东路算是没有燃起战火。
    但京东路的不抵抗也使得耶律敏能够迅速率领数万属珊军南下,加入到了攻打开封的辽国大军之中。
    如果当时京东路拼命抵抗,能够拖住耶律敏的这数万属珊军的话,东京城内未必就会这么快投降,而周边的府县,也能组织起更多的勤王军队前来支援。
    那也许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刘豫、柳全义等人的封王,直接刺激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投降。
    河东没有遭受到什么战火的荼毒,走在这片地面之上,似乎一切都如同过去一般,依然是男耕女织,天下太平
    不像现在曲珍统治的开封以及原京畿地区,被辽人肆虐了一遍之后,现在已经陷入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生产无法恢复,经济无法重振。
    为了维持统治,维持大军的日常开销,曲珍唯一的办法,便是拼命地压榨周边的百姓。
    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百姓活不下去了,要么死,要么跑,要么便是反抗。
    没有人愿意无声无息的死。
    兔子急了还要蹬鹰,狗急了还要跳墙呢,更何况于人。
    于是在这片地面之上,暴乱便是家常便饭,不是这里杀了吏,就是那里宰了官,官军倒也喜欢,一听说那里出了匪乱,立即便驱兵前往,杀光了匪,还能在本地捞上一笔。
    造反不成,那自然便只有跑了。
    不过跑也有着极大的风险,跑不脱,多半便会被抓去沦为苦力,刑徒,而妇人被抓住,直接便被塞去女闾,那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想想便知道了。
    跑得脱的,还真是少数。
    曲珍首先要满足的,便是他的军队。
    没有了军队,他啥也不是,这一点他很清楚,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持士兵的士气。
    刘豫治下的齐国,虽然比曲珍要好,但其实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因为辽人的摧逼甚坚。
    齐国的国相,直接就是由一个耶律大树的辽国人担任的。
    过去需要上缴给开封的贡赋,现在需要上交给中京,但时不时地一些额外的负担,也需要他们来承受。
    就像前一次耶律敏的军队开拔,齐国就摊到了一笔开拔费,足足两百万贯,让刘豫心疼了好久。
    敢不给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