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离与合-《三国之逆袭成王》
第(2/3)页
“曹某哪里需要这种子虚乌有的名头!”
曹操哭笑不得地摇摇头,随后望了眼远处的戏志才,坦言道:“不过,实不相瞒,志才着实能力不凡,此次对抗黄巾,助曹某屡次破敌,功劳不小。曹某也是尝到了甜头,便借此机会过来颍川物色物色……五六日的功夫,却是碰了一鼻子灰啊。今日见了德然兄,心头更是有股难言的酸楚了。”
“呵,这妹夫不妹夫的事情还没定下来呢。曹都尉如此大官,竟然觉得争不过德然?”
“他那名声是不好听,曹某头上可还有个阉党的父亲,名声亦然……而论勇武,曹某多有不如,八人破五万啊……曹某八千人破五万都祖上烧高香了。”
曹操摇头苦笑道:“便是德然兄如今这性子,看似消沉,却也在成长。何况广宗宛城两次都有德然兄的计谋参与……呃,便是有人造势亦或形势所趋,德然兄能在这等事情中出现,能力自然是有的。三位中郎将如今又欠了人情,待得他守孝结束,可了不得了。”
他顿了顿,叹气道:“虽说都是为大汉办事,曹某却也并非清心寡欲之人,自然也想比旁人出色,得人追捧……可德然兄,着实让曹某自愧弗如。”
“结草衔环以报,还不知足?”
荀棐笑起来。
曹操也仰头笑起来,“哈哈,知足了!如此骁将,他日若能共事,相互扶持,人生无憾啊!”
“不想着收入门下?此次回去,你少不得要治理一方。他那身边,可有不少猛将。如今公达与他共患难,也算足以交心的人。荀某既然助你让公达收了礼,这恩情一欠下,以你曹孟德的行事作风,想要折服公达绝对没问题,他日未必不能让他说服德然……你放心,我荀氏不看出身,便是分了家,我毕竟还是公达的叔父,家兄还为他挡了刀子,他决计会听我的。”
曹操打量了荀棐几眼,笑着摇摇头,“仲辅不要试探曹某了。曹某并非贪心之人……能与尔等做朋友便好,他日若能成莫逆之交,相互扶持便更好了。没必要一定要谁上谁下,为大汉做事才是真道理……”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微微肃然,“宛城那事,毕竟是我等错了,不能一错再错。可曹某一人不足以改变,我等遍地开花,相互扶持,才能让百姓真正安定下来。”
荀棐当即也敛容叹了口气。
两人毕竟都是见识过的人,虽说也会按照军令做下去,但内心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宛城一事,乃至整个黄巾贼从始至终的战斗中类似的事情,都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两人心中自然清楚。
三位中郎将顾全大局,自毁声誉定下这维稳的长久之策,两人是看明白的,但对于百姓的考虑,终究有些旁人口中的“妇人之仁”,不如老一辈人来得铁血。
感觉到话题沉重了一些,曹操话锋一转,笑了笑,“以曹某看来,德然兄他日迎娶令妹已是定局。若得了空,还得仲辅兄不嫌曹某身份,多多书信来往告知才是,也好让曹某能送上一份薄礼。哈哈,说起来,德然兄于此番对抗黄巾贼一事中可是屡屡创造不凡之举,便是血泪一事,曹某至今颇感惊奇……如此不凡之人,曹某自然有心结交,便是能搭把手,也颇为满足了。”
“你这可是一石多鸟啊。”
荀棐翻了个白眼,“你这番以退为进,可不止荀某,还沾亲带故的将德然身边人一网打尽了……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果真是厚脸皮。”
“小人之心!”
曹操白了眼过去,荀棐大笑一声,拱了拱手,“行了,曹都尉好走……公达身份在那里,兄长又需静养,如今德然兄又沉默寡言,身边那群兄弟也不是能言善辩之人,荀某只怕我通若兄一时端上架子,荀府就要乱套了,这便回去了。”
“这番解释也算交心之言了。哈哈,曹某心满意足,这便告辞!”
两人行礼分别,曹操便也回到队伍,曹仁年轻,这时便也谈起刘正等人的事情,言辞之间倒是颇为惊奇,至今不相信刘正那看似文弱的身躯能够做出八人破五万那样的事情来。
随后不久,一道快马迎面而来,见那大汉望过来之后慢慢放慢速度,曹操有些疑惑地望了几眼,这才反应过来,大笑道:“可是孙将军麾下程普程将军?”
“‘将军’二字可着实不敢当。曹都尉客气了。”
程普停下马笑起来,朝众人抱拳之后,笑问道:“我家主公听闻曹都尉此趟是过来见刘公子的,可曾见到了?程某不会来晚了吧?”
“不晚,德然兄此时便在荀府。”
曹操说了路线,见程普行色匆匆,倒也没有挽留。
“呵,原来英雄惜英雄的并非曹都尉一人。”
戏志才望了眼程普快马的背影,抬腿拍了拍马肚,捋须笑道。
“哈哈,志才说笑,曹某哪里算得上英雄。”
曹操摇摇头,回忆了一下,“宛城之战,孙文台屡次先登,又能轻伤而退,能力着实不凡。能得朱中郎将看重,屡屡高升,也绝非因为同州人才如此……英雄之名,孙文台确实不算辱没。”
他感慨一句,随后皱了皱眉,“说起来,孙文台在扬州徐州招募的兵马着实骁勇。志才以为,曹某要不要……”
戏志才淡然一笑:“子孝去吧。某家已经打听过了,那是淮水、泗水一带的人,以子孝的品性能力,会让他们大开眼界的。”
“先生!仁终于能做事了?”
曹仁一脸激动,“这宿卫一职,某家早就不想干了!兄长,你可万万不能推拒先生的主意啊!会让先生心生芥蒂,一走了之的!”
“哈哈,我曹家怎会出了你这么个不着调的家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