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 小小的一枚手电筒,至于让三连连长这么紧张,又或者是让叶科长大动干戈吗? 非常至于。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手电筒不亮,似乎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不亮就换一个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别忘了,这个挎包,连同挎包内包括这个手电筒在内的所有物品,都是炎国部队战备体系的关键一环。 换言之,这个小小的手电筒,起到的作用,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个造价昂贵的单兵夜视仪。 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给单兵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提供良好的视野,辅助作战。 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战场上,敌人会给你更换手电筒的时间吗? 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整个连队的手电筒,都出了问题,那就意味着这支连队在接到命令后,就有可能在可视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徒步行军,甚至是作战。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战场上在夜间提供照明的手段又不止一种,没必要非得盯着一个手电筒不放。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对于战争本身的严肃性,残酷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战争,从来都不会容忍侥幸。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这句很少有人知道的西方谚语,完美阐述了在战争中不细致,可能导致的恶果。 顺便一提,这句谚语并非诞生自,又或者是神话故事。 而是脱胎于真正的历史。 并且在叶科长的脑海中,一瞬间闪过的,也正是这句俗语。 “副总考官,这是.” 面对想要解释的三连连长,叶科长抬起头来,不带感情的眸子直视着三连连长,将他想要说的话“堵”了回去。 而叶科长的手里,依旧攥着那枚要了命的手电筒,甚至还在“啪嗒啪嗒”的摁个不停。 但是结果,无一例外。 手电筒始终没亮。 而在场的三连众人的心情,也随着叶科长的动作,一跌再跌,直至谷底。 咔哒。 咔哒。 平平无奇的开关声,此刻却化作了追魂逐魄的“催命符。” 一时间,场上的气氛,也随着变得愈发沉重。 没有人知道叶科长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更没有人敢打断身为副总考官的叶科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叶科长将手里的手电筒,摁个不停。 咔哒! 终于,在最后一次尝试过后,叶科长终于停下了自己的动作,转而开始检查起手电筒里面的电池。 没有任何意外,手电筒里有电池,但就是摁不亮,没人知道是手电筒本身的问题,还是电源的问题。 而叶科长那比刮过西伯利亚的寒风,还要冰冷的声音,也随之缓缓响起。 “王阳。” “到!” “接下来,对包括战备携行包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检查!” “物品的功能性,是否正常,齐全,都是检查的重点!” “不要只检查物品是否齐全。” “有什么用?” “带着一堆屁用没有的家伙什上战场,都特么不如多带几发子弹!” 叶科长是真的生气了,都直接当着这么多的人,爆粗口了! 这还只是叶科长随手一拿的手电筒。 其他的物品呢? 会不会也有问题? 单兵口粮有没有过期?有没有被嘴馋的新兵打开包装,偷偷吃掉? 这种情况看起来似乎有些滑稽甚至离谱,但是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再比如更为严肃的战备携行包里,里面的单兵急救套装,物品齐全吗?有没有超过有效日期? 战士们要是带了这种东西上战场,危害性显而易见。 “是!科长!” 已经被叶科长完全折服的王阳,对待叶科长的命令,那是百分之百不加折扣的执行,直接瞪着眼珠子就去查了。 而一旁的三连连长,显然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又因为没有张天平之类的领导“镇场子”,对待叶科长的命令,他根本就不敢进行阻拦。 结果不查还好,这一查,查出来一大堆问题! 小的方面,水壶里的水长时间不更换,闻起来都臭了,带出去根本没法喝。 再比如携带的配套作训服,作战靴,和当事人的尺码并不合适,穿着这么一身衣服,甭说打仗了,就连日常活动都是件难事。 而大的方面,可就了不得了! 防毒面具的滤罐破损,甚至是直接缺失,导致防毒面具直接成了摆设! 甚至最为关键的单兵战备急救包,出现了其中有多样药品,面临临期甚至是过期的情况,没有进行补充更新! 包括单兵战备口粮,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部队里,有这方面的规定,要定期进行检查,更新。 但是很多基层单位,都是在以考核,而并非是备战打仗为目标,进行训练。 只是一味的去抓体能成绩,军事技能。 对战备方面的意识相当薄弱,只有在临考核之前,才会进行突击检查。 而三连在得到消息之后,也确实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检查,但只是检查了物品有无遗失,是否齐全。 谁能想象叶科长查的这么细致啊? 不光要查生产日期,就连手电筒能不能摁亮,都要检查几下! 这种行为,简直堪比把鸡蛋黄都摇散,沿途的蚯蚓全都挖出来竖着劈开! 这不妥妥的奔着命门去的吗? 由此可见,叶科长说不舍得折腾自己“娘家”,也是335团,真不是一句空话。 就这力度,想查出来了个毛病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