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李,你就放心吧!” “诶,你说说,咱们这装备啥时候能到位?” “哈哈!老子终于不用过苦日子啦!” 说到这,黄策乐呵呵端起茶壶,给自己倒满,打算“小酌一杯”茶水。 见此情景,李薄威翻了个白眼,一把夺过黄策手里的茶杯,“咕咚咕咚”的自己灌下肚,没好气的说道。 “笑!就知道笑!” “军长给你起了一个‘黄哈哈’的外号!” “真是没白叫!” “我说黄哈哈,你能不能脑子里装点事啊?” “这回的干部,跟以往的检查团能一样吗?” “人家是JW改编办的干部,是普通的机关干部能比的吗?” 一听李薄威提起了自己的“外号”,黄策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正准备还嘴,就被李薄威给噎回去了! “行了,赶紧,发通知!” “告诉所有基层单位,从现在起做好迎检工作!” “要是蹲点组不来旅部,直接奔着边防哨位去。” “我看你懵不懵逼!” 此言一出,性格豪爽的黄策,这才反应过来李薄威的话不无道理,赶紧亡羊补牢道。 “对对对,老李,还得是你啊!” “要是没有你啊,我这个旅长啊,估计早被人撸下去了!” “呵呵。” 闻言,李薄威翻了个白眼,露出了非常嫌弃的表情,但嘴上还是不忘对着黄策说道。 “行了,先这样。” “对了,装备的事你上点心!” “别特么蹲点组来了,你还得让我一个政工干部过去‘哭天抹泪’的卖惨!” 什么话! 真是! 悄悄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自己的老搭档,黄策脸上却是露出了极其殷勤的笑容,保证道。 “嗨哟,老李,我啥人你还不知道啊?” “放心,蹲点组来了,要是不给咱们把装备落实到位,那他们就别想走!” “看我留不留他就完事了!” 李薄威:“.” 老子怎么摊上你这么个莽夫? 与此同时,刚刚接下任务的叶科长,前脚才离开张仁军的办公室,后脚就被给自己带路的“小上尉”领着,熟悉工作。 “叶科长,给。” “这是编制情况,这是配置装备情况。” “还有这个,是装备掌握标准。” “这个数据你得熟悉一下,到时候改革结束,咱们得组织一场考核,算是‘验收。’” “要是成绩不合格,咱们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完成。” 闻言,叶科长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的太过诧异。 别觉得配发装备,再熟悉装备,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很长的事。 像是这种全面换装,并且还都是新式武器的相应情况。 部队里,有着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 三个月,必须熟练掌握装备,熟悉装备性能,情况,在不需要返厂大修的前提下,能够对武器装备,完成相关的维修和部件更换工作。 半年之内,必须能够熟练应用装备,初步形成战斗力。 到了这个阶段,当事单位就属于是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执行任务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件事很难,比方说在地方上,不少“教练杀手”,考个驾照能气死好几茬教练,考了三四年都没过去。 对于这种人,一般都是劝TA这辈子就别琢磨开车的事了,要么请个司机,要么整个自行车蹬蹬也挺好。 可部队里,就没有这种说法了。 同样是学开车,在驾驶员培训的时候,要是接受培训的人员学不明白,猜猜教员会怎么做? 倒车入库不熟练? 五公里预备! U形弯老压线? 还是特么五公里预备! 像是开坦克,开步战车,也是同理。 要不怎么说五公里是部队的“神器”呢。 在包治百病的同时,还能提高训练效率!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对于这份任务,叶科长并没有太多担心。 他的注意力,或者说是关注的重点,反而放在了另一件事上。 没错,就是重型合成旅的详细编制情况。 要知道,叶科长对这件事可惦记好久了! 随手拿起文件,看了几眼。 叶科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暗道果然如此! 从这一刻开始,装甲连队的“十车制”,在合成化部队中,将会彻底淘汰! 包括指挥坦克在内,一个连队将会改为列装十四辆坦克,也就是所谓的“十四车制!”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原本的“三车排”,也会扩充到“四车排!” 顺便一提,原本炎国实行的“十车制”,是苏式军制。 而这个新实行的“十四车制”,是哪个国家的制度,想必哪怕不知道的人,也能猜出来个一二。 没错,就是鹰酱! 真·殊途同归! 当然,要是非说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也没什么大问题。 而当今世界上,可谓是军事能力前“三”的两个大国。 在装甲部队的编制上,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样的制度。 “十四车制”的好处,优点,显而易见。 就拿最基本的实战作战来说。 在以往的训练,或者是演习当中。 每个“三车排”,可以理解为一个装甲作战小组,用于遂行各类任务。 但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传统陆军的战场感知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正在与日俱增。 很多时候,只需两辆坦克,相互配合,就能够完美的执行任务。 可这样一来,“落单”的那辆坦克就显得非常尴尬,有一种“你们怎么不带我玩”的奇怪感觉. 可能会有人说,不是“十车制”吗?两两配对不就完了吗? 且不说分属两个不同排级单位的装甲人员,能不能默契配合,进行作战。 人家“十车制”里面,是包括有一辆指挥坦克或者是指挥车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