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汉明》
            
            
            
                
    第(1/3)页
    PS:感谢书友“无霸猪”投的月票。
    另外,金声桓还考虑到东门是王得仁部驻守,与王得仁多年上下级关系,金声桓自信只要自己不走脱,王得仁总得给自己一分薄面,不至于赶尽杀绝。
    所以,金声桓对此次突围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只要骑兵突围成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加上六百骑兵,道墟二千守军抵挡明军半个时辰,想来应该不难,而这半个时辰,足以让曹娥江对岸清军援兵到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六百骑兵出城门突围,几乎没有遭到明军的阻击。
    在听到东门守军回报,六百骑兵顺利出城门,往东北方突出之后,手指紧张地直发抖的金声桓终于心中大石落下。
    看来王得仁还是顾及到一些往日情分的。
    只要道墟粮仓不失,自己就有了与吴争讨价还价地余地。
    不急,慢慢来嘛。
    金声桓渐渐平静下来。
    ……。
    都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金声桓真能如愿以偿吗?
    恐怕未必!
    吴争两世为人,可能小吴争是个热血少年,可大吴争那可是已为人父的小市民。
    别的不说,就说从小受的教育,那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平民百姓嘛,大都是受这种教育。
    如今的吴争混合了大小吴争的心性,时而激昂时而蹉跎,时而大义凛然,时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只唯独一样,他从来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舍生取义,他从来不干,想都没想过。
    心里唯有存着的,就是不让鞑子得逞,占了这花花江山。
    其实从令王得仁领兵前往道墟,张国维就看出了吴争心中的小九九,只是不好点破罢了。
    吴争麾下文人没有,可武将就不少,就算没有名将吧,冲锋陷阵的悍将绝不缺。
    何以轮到王得仁这样一个刚归附的降将独当一面,还让池二憨辅之?
    只是吴争说的也没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派池二憨辅助王得仁,还真不是防备王得仁,这话是真,但说是要靠王得仁去过道墟粮仓认得路,这话就半真半假了,吴争和池二憨、宋安,包括在沥海交战的厉如海,那都是本地土著,哪个不知道道墟,哪个不对周边地形熟稔,就算不是了如指掌,也闭着眼睛不会走错了路。
    所以,派王得仁去道墟,不过就是想调走王得仁。
    这才好对东门进行部署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