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哦?公瑾你笃定高顺会撤军?” “阳平关坚固难攻,如果不用计,非火炮不能破。 高顺即使不撤回凉州,也将撤到大青寨附近据险而守,缩短粮道,等后方火炮送达后再行进军。” “用计?公瑾你想到了什么计谋吗?” “哎,这都是河北军的事情,我们何必太上心呢?” 孙策低着头又走了一会,抬头道“公瑾,如果你真的有计谋,还是应该说出来。” “伯符,你这是? 你难道不明白,如果此次河北军征汉中失利,荆扬益各郡对河北不满之人乃至朝堂之上那些心怀汉室之人都会乘势发难,到时候伯符你就还有机会了!” “公瑾,你们都说我是小霸王,你说,当日的西楚霸王为何不渡江呢?” 嗯? 孙策看着远处的军士说道“我父子从吴县起兵,从我父算起已二十余年,昔日的老兄弟大多战死疆场,就连我父也双腿皆失。 我父子起兵一为建功立业,二为守护故土乡亲。 那楚霸王看到吕马童,念其为故人,自刎送功,我这个小霸王怎能为一己之私让江东再陷战火? 败了就是败了,那马子玉对我孙氏也算不薄,他不是说如果我们在西州建功立业日后会调我们回去,给我们机会吗? 虽然不知道那机会是什么机会,不过不妨先信他一次,他不负我,我不负他!” 孙策自从离开广宗后一路到凉州,所见所闻,到处都是开垦建设的场景,百姓虽说还是困苦,但人人脸上带着希望,大汉似乎在马子玉的率领下真的在一点一点的恢复,一点一点的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到了凉州后,孙策一边训练军士,一边也时常流连茶社酒馆,每当说书先生读报说朝廷兵马又取得什么胜利时,耳中全是欢呼和讨论天下何时彻底太平的声音。 十多年的战乱,民心思定啊。 他孙策可以在乱世中凭借手中枪,攻城夺地,割地称雄,但他做不到在太平之时起兵造反。 他孙策是小霸王,不是反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