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儒学社这么多人,能好好站在王越面前的都没几个,更别说在参观了锦衣卫的各种有趣工具后了。 才两天,王越就把这篇文稿的来龙去脉搞了个清楚。 “交州?” 马强眨了眨眼,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正是交州!那篇文稿主体都是士燮、刘熙给各方名士写的书信的内容,然后由部分士子修改而成。” “主笔之人为谁?” “为首之人是学子应玚!” 马强仔细回忆了一下,也没想到这姓应的是谁。 其实这人还真的是个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在历史上是建安七子之一,但因为是纯粹的文学家,在军国谋略上几乎没有建树,因此马强也不记得这个他在小学的时候背过的文学常识之一的人物。 “另外还有一件麻烦事需要和明公禀报。” “还有什么事?” “那士燮似乎给很多人都写了信,我们封锁北大对儒学社进行查问后,很多名士都开始活动了起来,他们似乎正在酝酿什么。” 思想上的斗争是最麻烦的了。 马强揉了揉眉心,之前就因为新旧之争闹得整个河北都不太平,现在居然又来了。 马强算是理解为什么后世一直要求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了。 思想这东西,的确是乱不得啊。 面对这种情况,马强也只能去请如...去请郑玄来了。 郑玄此时已经年过七十,在这个年代可谓是高寿了。 按照历史,他应该再过两三年就要病逝了,但那是因为袁绍强迫他从军出征,现在他在广宗养尊处优,看样子再活个十几年也没啥问题。 “郑公来了,快坐,来人,上好茶!” 马强对郑玄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是当代第一大儒。 “郑公,这篇文稿你看过了吗?” 郑玄接过文稿看了一遍,皱眉道“从未看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