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着,杨彪吸了口气,然后喝道“跪下!” 噗通! 二人老老实实的来到杨彪的面前,跪在了地上。 杨彪拍了拍手,后面的屏风撤去,出现在二人面前的是一排排的灵位。 “今日我就在列祖列宗面前,迎你二人回宗,自今日起,你们二人便是我弘农杨氏族人,按照族谱排序,你二人当为我侄!” “叔父在上!受侄儿一拜!” “叔父在上!受侄儿一拜!” 看着激动的都快打起摆子的二人,杨众有些不想看的扭过了脑袋。 弘农杨氏,多么光耀的名字,今日却是被这二人玷污了。 等杨彪焚香祷告后,将二人的名字记到了弘农杨氏的族谱中,他们二人便算是正式成为弘农杨氏的族人了。 这就是荀攸给杨彪出的主意。 收同姓的杨定和杨奉为杨彪的族人。 荀攸的确是太懂了。 这二人的出身都不咋地,如今又因为时局掌握兵权,成了气候,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抬高自己的出身。 后世人大都经过了社会改造,对什么家世啊没太多感觉,毕竟真的论起来,往上追个几百上千年,谁不是王侯将相。 即使一个人出身贫寒,虽然起步会艰难一些,但只要自己真的有本事,没人能因为这个人出身贫寒做为理由打压他,反而会成为组织宣传他的亮点。 但在这个时代,家世几乎代表了一切,即使你能力再强,得到的官位再高,没有一个好的家世,依旧会被看不起。 比如何进,都当大将军了,还不是被士族暗中骂为屠夫。 包括现在的马强,也被不少士人骂为野人。 因此,被弘农杨氏认同并收入族内,对于杨定、杨奉来说,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大到现在杨彪让他们干啥都行。 “两位贤侄,陛下有封赏在此,打开看看吧!” 二人先是拜谢,然后接过一看。 是两份封赏诏书。 杨定被拜为安西将军。 杨奉被拜为兴义将军。 二人顿时大喜,觉得入了弘农杨氏的门就是好,你看看,封赏来的多快! 杨彪接着说道“董、李交战,长安已经破败不可久居,陛下想东归洛阳,又恐董、李不肯,不知二位贤侄是否愿意为陛下效忠?” 吃了这么多胡萝卜,二人也知道是要干活的。 “叔父放心,吾等必效死力!” “好!天子东归的时间就在今晚,两位将军回去后各自准备,陛下子时就会出宫,走西安门出城,然后过安门往城东。 安西将军,你率兵马到安门外接应,一旦看到西安门方向有火光,立刻率军来援。 兴义将军,你回去一定要说服郭太,出兵控制渭水,接应陛下东归。 到时如有追兵,还需两位贤侄应付!” “其他都好说,那张济麾下兵马也不弱,如和他纠缠,恐难以逃脱啊。”杨定想了想硕大。 “贤侄放心,张济也是忠于朝廷的!” 得知张济也投靠了朝廷,杨定不由对杨彪这些士族大臣感到可怕了。 天知道这些看起来柔柔弱弱,三竿子打不成一个屁的朝廷大臣还拉拢了多少人。 仔细想想,连董太师都斗不赢这些人,董旻、牛辅就更没什么胜算了。 得,还是快点改换门庭,要是晚了,天知道要不要被点天灯。 安排好一切后,杨彪这才入宫,吩咐众人暗中准备。 “今夜就走?”刘协又惊又喜“可有把握?” 杨彪坚定的说道“陛下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勤王之军已到四周,陛下只需出了长西安门,就有大军护卫!” 西安门? 不是城东? 是城南? 边上的小孟眼珠溜溜转个不停。 西安门虽然有个西字,但并不是在城西,而是在城南,他这个西安门的意思是在安门的西边,安门则是在城南中线的一道城门。 “恐皇宫不得出啊...”刘协担忧的说道。 杨彪笑道“陛下大可放心,皇宫守卫到时也是忠君之人!” 得了杨彪的再三保证,刘协这才同意冒险出宫。 等杨彪离去,刘协激动的对小孟说道“看来寡人真的能东归故都了!” “陛下,董旻、李傕之辈岂能坐看陛下离去,这二人麾下兵马凶悍,骑兵甚多,到时必有一场恶战,也不知道杨公能否抵挡得住啊...” 小样,你别以为现在可以甩开大将军府了,没有大将军府的支援,保证你们死在到洛阳的路上。 “你说的对...”刘协立刻想起了董旻等人麾下的兵马数量。 即使杨彪能拉拢一些忠心朝廷的军士,但也不可能太多。 否则也不需要逃了,直接杀了董旻等人不就行了。 “孟常侍,还请你立刻传消息给大将军,让他速速发兵,最好能过潼关,到郑县接应寡人!” 刘协倒也没奢望一出长安就能碰到河北的援兵,只希望能到郑县就可以遇到援兵。 “陛下保证,微臣这就去。” 小孟也的确是要立刻把杨彪的计划传递出去,说完就离开了。 等小孟走后,伏寿走到刘协身边,抱住刘协,这才发现刘协居然在发抖。 “陛下,你这是?” “皇后...寡人好怕...”刘协把脸塞到伏寿的柔软之处,寻找安慰。 他的确很怕,这一次一旦失败,就再也没有下一次机会了,大汉天下,也许就真的要亡在他的手里。 “陛下,寿儿在你身边!除非寿儿死了,否则没人可以伤害到陛下!” 刘协看着自己的妻子,他这个大汉天子,什么时候轮到让一个女子保护了? 大汉的列祖列宗啊,保佑寡人东归成功吧。 ——驻京办 “西安门...看来他们手里的兵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赵火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下说道“必须让董旻等人警惕起来,否则带着几万兵马的朝廷到河北,就不是大将军之福,而是大将军之祸了!” 公孙方面色低沉的点了点头。 虽说他是希望大汉永康的。 但并不代表他希望马强倒台。 他已经坐上了马强的船,一旦朝廷到河北收缴马强的军政大权,他这样在朝堂大臣心中的铁杆马强派,一定会死的很惨。 朝廷可以到河北。 朝廷的兵马不可以! “能让董旻、李傕等人放下矛盾,合力对外的人只有一个!”公孙方指向皇宫中的尚书房说道“田景,这个李儒指定的智囊,只有他能说动几方合力。 如果杨彪今夜就准备动手,他一定会先杀了田景,就和昔日的王允要除去李儒一样。” “田景我去保护!”赵火说道“我有办法得到他的信任。” “好,你一定要带他出宫,让他组织董李等人追击天子。”公孙方吩咐道。 赵火点头,带着几个锦衣卫当帮手就离去了。 公孙方也发完电报后,开始烧毁所有的文件资料。 一旦刘协离开了长安,他们这个驻京办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要放弃长安,而是要从明面改为地下,潜伏到长安被马强攻克的那一天。 夜幕降临,一队军士来到皇宫要求换防。 交接的将官看到来人,立刻把准备递过去的兵符收回,奇怪的问道“董中郎,怎么是你?” 来的将官正是中郎将董承。 “哎,别说了,这不两边罢兵了,牛将军拉着大家多喝了几杯,就我一个没喝多,只能我来顶班了,你说这倒霉催的。” 董承的话听起来倒是合情合理,那将官笑道“你一定是耍滑了,牛将军这是在罚你呢,对了,田尚书还在呢,要不我先去报一声。” “千万别,到时候田尚书肯定要去骂牛将军,最后倒霉的还是我!”董承想了想,掏出一锭金子说道“就当哥哥求你了,今夜就这样糊弄过去算了,出不了事!” 那将官一想也是,现在两边都罢兵说和了,羌人也在准备撤军,的确没啥事可出的,便交出兵符,带兵离开了。 董承站在宫墙上,看着渐渐看不见的火把,嘴角渐渐弯了起来。 “董将军,辛苦了!” 杨彪带着一队人也走上了宫墙,对董承说道。 董承点头问道“田景在何处?陛下身边可有贼子?” “田景就在尚书房,陛下身边也有其的眼线。” “孙徽,你去陛下那,其他人,随我去杀田景!”董承对其部下喝道。 另外一边,还不知道即将发生大变故的田景,正点灯看着公文。 长安这些日子的兵乱,让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生机的关中再次陷入了绝望,无数百姓、钱粮毁于这场兵乱。 现在好不容易双方罢兵,田景急于清算家底,好尽快恢复关中的生产。 “哎...明年可怎么过啊...”田景看着眼前的数字,只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库存钱粮几乎全部耗尽,需要救济的百姓恐怕有数十万,除非有外来输血,否则明年就等着大饥荒吧。 噗通~ 一声轻响让田景整个人机警了起来。 “谁!”田景刷的一声抽出放在身边的宝剑,另外一只手去拿上好了箭矢的强弩。 他可从未松懈过。 一个黑衣人走了出来,接着是一队军士闻声而入,看着面前的黑衣人就要进攻。 “田公,还认识这块玉佩吗!” 田景看到那玉佩,瞳孔猛的放大,喝道“住手!” 刀枪距离黑衣人不到数寸停了下来。 “你是李儒先生的何人?” “在下是先生的一位故人,这次是来救田公出去的。” “救我?” “杨彪已经收买了白波军,今日就要救陛下,宫中也已生变,田公,请速速随我走。” 田景一听杨彪收买了白波军,脑中顿时一片混乱。 怎么会? 白波军是杨彪的人? 怎么可能? 田景是认识这玉佩的,这玉佩是昔日董卓送给其女的嫁妆之一,从而到了李儒手中,现在这个黑衣人能拿出这玉佩,一定是李儒信任的人。 因此,田景很相信黑衣人,也就是赵火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