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毒士之影-《科学家闯汉末》
            
            
            
                
    第(3/3)页
    或者说整个西凉,又有几个人不想把洛阳诸公血洗一遍。
    西凉苦洛阳久矣。
    贾诩和阎忠都是西凉的名士,但就是因为是西凉名士,豪门子弟,他们才更加怨恨洛阳和关东诸公。
    前文有说,东汉的官员来源有三个,一个是孝廉,一个是茂才,还有一个就是军功。
    军功不说,孝廉和茂才是地方举荐来的,其实就是给豪门的上升通道。
    而这个通道,看起来很公平,是各郡自行举荐的,但实则,对关西极为不公。
    因为这是按照各郡的人口来分配指标的,也就是说,关西每年能当官的人很少,而关东的却很多,而且是碾压级别的多。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但还有一个三避法,也就是当地人不能在当地当官。
    关西的郡大都地广人稀,在这个三避法下,凉州各郡的豪门子弟基本都是去关东为官,而关东州郡密集,颍川的豪族去南阳,南阳的豪族去颍川,真的是抬脚就到。
    关系是要维护的,是需要利益交换的,凉州本来就贫苦,当地的豪门很难和关东的豪门进行利益交换,这使得百年下来,关西的豪门成为了士族集团的孤岛,只能自己抱团取暖。
    而且关东的士族到了关西这样的苦寒之地,想的是什么?
    是军功!
    凉州昔日十年九乱,可不仅仅是百姓想反,就连官员,也不少希望下面的人反。
    不反我哪来的军功啊!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会有放弃凉州这样的议题被送上朝廷大议中讨论,还差点通过了。
    而西凉人,看到关东诸公是这样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家乡的,他们的心又怎么可能不寒呢?
    敢叫日月换新天!虽然还没人写出这句诗句,但有这样心思的人已经不少了。
    阎忠、贾诩都是这样的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