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触摸屏-《脑域科技树》


    第(3/3)页

    别人是推广,蓝星的则是“被迫”推广。这是西方国家首度主动要求来自东方的技术标准,来西方传播。且还是以国家名义、法律程序。就有点搞笑了。

    这个结果让巨软公司非常无奈,原本剧本可不是这样的。但巨软公司毕竟不能代表米国的所有资本家利益。更多的软件公司已无力反抗蓝星集团,只好采取获取蓝星集团技术这条路,才有追赶的可能。这就成为了一种共识,牺牲一家巨软公司就无所谓了。何况也不是主动牺牲,而是他们竞争不过。

    只有你强大到封锁不了的时候,他们才会反过来接纳你,不对,是恳求你教会他们技术。并期望从中获取利益。

    然而,到公布时,马由已在国内初步完成推广及普及。加之本就是华语为基础架构。老外拿着这个,没有几年时间也无法学会。当然他们会大量聘请华人软件工程师,但因蓝星集团有意识地专项引进人才。留在米国的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已经不多了。

    自开始启动普及《星语言》这个华文计算机编程语言时,虽已引起不少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人士兴趣,蓝星大学蓉城分校、金陵分校也接纳了上万学员进行《星语言》的培训。

    但马由发现,大学的相关专业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西方主导的编程技术。

    之前他以为没有足够的老师从事《星语言》的教学,加之普及时间很短,各个学校还没有来得及更换课程。但这段时间在巡视全国房地产时,中途接触了不少人。偶然间有人提醒,一个专业的教学大纲变更,并在教学体系中全面推广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需经历若干程序,有些程序大学自身可以调整,但有些考核、拿证等,需国家有关部门更换相关标准。其中召集国家级专家,对《星语言》进行论证是不可或缺的程序。

    否则,即使学校更换了教程、课本,学生还得继续学习国外那一套落后的编程语言。否则取证、职称考核等,都无法通过。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时间,更不利于《星语言》的普及。

    由此,马由也在反省,很多事情他都是完全按市场运作方式思考问题。但身处一个国家范围,就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公序良俗。这个事情,再度提示了马由,自己身边的政策参谋和智囊团暂缺的问题。

    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么老板独断专行,效率就会很高。要么设置若干程序,规避老板考虑不周的事宜,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降低。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