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千斤重担-《婉宁》


    第(2/3)页

    常宏建的父亲代儿子,为他的好友送行。

    三天丧事结束,李文硕穿上郡王礼服,第一次以王爷的身份,走进了大殿。

    如今的朝堂上,各部都有人员留守。

    官阶能进大殿议事的,站出来稀稀拉拉,看着极为萧条。

    李文硕是有座位的,但他没坐在老亲王身边。

    让人把椅子摆在了平时上殿,当值站立的地方。

    没有跪拜、山呼万岁的环节,大家很默契的开始议事。

    “因皇上出巡,朝中大部分官员随驾,如今六部官员明显不足,是不是增加人手?

    若是增加人手,官职要如何安置?”杜相先开口了。

    老亲王看向李文硕,“此事我们议过,皇上令北平郡王代为牧守,只有请郡王决断了。”

    李文硕想想道:“那就写折子,请皇上那边给个说法。但事有轻重缓急,忙不开就不用等了。

    先把人补进来,按从六品主事发放薪俸。”

    这种情况在现代也有,借调有能力的来帮忙而已。

    杜相点头,这一项有了决意,开始说下一项。

    “江南只送回二十船粮草,远远不够军粮补充,国库还有些粮草,但要留下应对天灾。

    我估计,江南那边,我们再要粮,也不会有多的了。

    周太师传信来,说是各地准备接驾,花费巨大。

    行宫需要修缮,又是一笔费用,粮食只能我们想办法。”

    沈驸马嗤笑道:“皇上修缮行宫,所需费用出自内务府。

    江南接驾的盐商,掏空心思贿赂朝臣,只求在皇上面前露个脸。”

    这话大家都明白,若是周太师有心,向盐商要粮,而不是为了中饱私囊,何愁军粮不够!

    老亲王垂目养神,他很明白,这里有他的座次,不过是给他面子,皇上没给皇亲任何权利。

    李文硕看着地砖,一时间思绪万千。

    边关堆成塔的骸骨,京城街巷,院门上贴的白纸。

    落跑的皇帝,军中将士的艰苦,还有妻儿伤心的脸。

    最后汇成刁老先生一句话,“天道在此,文硕,该顺应天道,为了百姓,为了长治久安,担起这天下吧!”

    一直游离在这个世界,以玩世不恭的心态,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李文硕,心底是有触动的。

    但他很快清醒了,自己几斤几两,不用旁人说,自己清楚的很。

    天下是好担的吗?江山有多重,是他一个穿越就能举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