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粮食储备-《婉宁》


    第(1/3)页

    军校又招收了一批六到八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各府亲兵的后代。

    有了山长,从军校开学,坚持到现在的学生,发现一切都变了。

    先是整顿宿舍,铺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

    吃饭时,食堂里点上一根香,一炷香时间内吃完,不许剩下饭菜。

    训练也不一样了,寅正起床洗漱,出来列队站好,先跑圈,围着操场,保持队形一丝不乱跑五圈。

    接着去跑马,也是保持队形跑马,这个有点难。

    以前骑马乱跑,痛快的很。

    现在要小心控制马头,超出一点,或是落后,都会被教馆抽鞭子。

    学文也不一样了,以前必学的诗经,论语,只要懂了,会背就好,主要是练字。

    文科老师不干了,拉着李文硕训斥,“你这样怎能教好孩子,你这是误人子弟。”

    李文硕问他,“考武举,诗经论语重要吗?是,武举中有文试,但真的没那么难,对不对?

    他们将来要上沙场,若是你教的圣人之言,能让他们站在城楼上一通说,成功退敌的话。

    他们从此不学武都行,你说是不是?”

    文科老师怒道:“你也是读书人,这样说,简直有辱斯文!”

    武将要个屁斯文!没看增加了韬略方面的课程嘛!

    军校在李文硕的纠正下,一点点走入正轨。

    小十一满百日的时候,李文硕才惊奇的发现,儿子能支起脑袋了。

    作为宠孩子的爹,李文硕嚷嚷的满府都知道,感觉他儿子支起脑袋,像是人间奇迹一样。

    姜婉宁根本不想搭理他,有了儿子,夫君就变了,完全是二十五孝的爹。

    连术被从北地叫回来,带回了贺氏的信。

    “夫君,嫂子说,开垦土地可以,但人手不够啊!”姜婉宁把信递给了李文硕。

    这里人的说法,江南是粮仓,可李文硕深刻的记忆中,北地才是粮仓。

    北大仓啊!黑土地绝对高产,而且,他喜欢吃东北大米。

    可这边却说,北地贫瘠,环境不好,地广人稀。

    这不是胡扯嘛!

    李文硕想反驳时,想起老爸说过,是他们那一代人,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