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珅心想不该带皇上看菊,让皇上更生了退隐之心:“皇上,您还没退位呢,说句奴才不该操心的话,现在可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奴才真是为大清社稷着想啊,您真放心把江山社稷交给十五皇子吗?奴才听说他最近经常去逛青楼。” 乾隆闭眼沉思道:“人不风流枉少年,哪个男人没段风流史呢?只是登基之后就不能再那么放纵了。永琰同永璇不一样,这点尺寸,他还是应该把握住的。” 和珅心里不停打着算盘,乾隆已下定决心传位永琰,而且乾隆自己年轻时沾染的桃也不少,这会儿还不是揭永琰底的最好时候,于是道:“臣斗胆,恭请皇上仍居养心殿,臣不愿皇上受任何屈就,陛下如此割爱,把皇位都禅让了,嘉亲王又怎能在乎一处宫殿呢。” 和珅的话说到了乾隆的心坎里,再怎么,他也是太上皇了,于国,于家,于皇子这一辈子付出几多心血。这一处宫殿,如一直居住下去,确实也理所应当。 此时二人忽见一名太监在菊丛中殷勤伺候,老态龙钟,已然皓首,一问之下,果然已呆在宫里当了三十多年差了,乾隆感慨颇多:“你也算有功于朝廷,朕安排你回家吧。” 谁知,那太监嚎啕大哭,跪地求情:“皇上,奴才可没犯什么错啊。” 皇上愕然,他如此安排只是想让年迈的太监休息休息,安享晚年,没想到事与愿违,干了一辈子的老奴竟然不愿离开自己的岗位,人这一辈子,干成了习惯,反倒不易割舍。 于他自己何尝不是的,毕竟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怎么能是说放下就放下的,心里蓦然沉重了起来。 和珅借机问道:“皇上,可记得唐高宗李渊?” “唐朝的开国皇帝,如何?” “唐高宗亦是在盛年中让位于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不再参与朝廷政事,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高宗的以前的种种权力都被剥夺,连每日的请安都俭省了,夏天也无法去夏宫避暑,最后抑郁而终。” 如一支利箭射中乾隆的心事,和珅趁热打铁道:“奴才知晓嘉亲王仁厚,奴才实是一颗赤胆忠心为皇上着想,如陛下执意要让位,恳请陛下一定不要放弃手中的权力。” 乾隆默然颔首。 和珅要出宫归府时,刘全急急匆匆赶来道:“和大人,福康安大人急奏四川军情告急。” “有多急,朝廷的正规军难道还摆不平一群匪贼么。” “福大人说贼势汹涌,他们连吃了好几场了败仗,那些人攻克了府衙,已拿下四川城口、东乡、达州等多处州县县城。” “一群饭桶,让他们一定要挺着,告诉他们本官会在重要的时刻面呈圣上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