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乾隆对这几个皇子一向放在心上,询道:“朕很久未过问你们的功课了,今日特来看看你们几个是否有长进,谁来告诉朕,什么是政?” 永瑆的心里一直惦记着玉盘,想掩人耳目,抢先回答道:“不偏不歪,不长不扁,不凹不凸,是为正。” 永璇和永琰憋着没有笑出声来。 乾隆皱了皱眉眉头,斥道:“大学中庸论语百家,哪本书里教过你这样的‘政’,难道你眼里就只有形状么,不成器的东西,先弄清你的头是圆的还是方的,再跟朕来讨论。” 乾隆随即望向永璇,永璇答道:“手中的权力就是政,即管理国家事务,皇家管理百官,百官管理庶民,上下肃然,为政。” 乾隆没有评断,锐利的目光又望向永琰。 永琰朗声回答道:“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就是端正,为政者如自身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义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百姓从之。” 乾隆接着问道:“你对百姓又懂得多少?” 皇城根下那些生活困苦不堪的贫民,灯市口那些被强征税的商贾再次浮现在永琰脑海中,永琰徐徐道来:“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政便应体察民情,为百姓多做实事,缓解黎民苦难。” 乾隆微微颔首道:“不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安抚好百姓,大清江山才能永固。” 永琰的回答有些出乎乾隆的意料,在他内心是认同这样的想法的,他原理以为这些温室中的皇子还未长大,不经意却都已是成年人。 乾隆又道:“近日北方大旱,京畿直隶滴雨未下,赤地千里,春旱已成。朕身体不适,你们中,谁愿代朕去祭祀?” 永琰定了定心神道:“父皇,儿臣有一事禀,前日儿臣先在闹市中见有差役借祭祀之名,强行收取苛捐杂税,民怨甚重,请陛下明查。” 乾隆皱眉道:“有这等事,谁人如此胆大包天,永瑆,你协助永琰去查一下,速速将结果报朕。祭祀之事容后再议。” 永瑆见皇上未曾过问玉盘的事,长出了一口气,僵直了半天的身躯方敢松动松动,乾隆走后,他看着破碎的盘子一根弦又绷了起来,这回这盘子彻底没救了,有的碎片被他踩成了齑粉,恨恨对永璇道:”这祸事里有你的一半,你说如何是好?“ 永璇不以为意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是一个盘子,有的是办法,比方说被一个踩着祥云的仙女拿走了,被一只大尾巴狐狸偷走了,有的是去处。” ”我竟不知八哥有如此浪漫的情怀,“永瑆转向永琰央求道,“十五弟,平日里,你主意最多,快帮我想个办法,只要度过这关,定会感激不尽。” 永琰拿起一块碎片看了看道:“这样的玉盘,古玩铺里仿品多的是,随意找来先摆上便是了。” 永瑆颇为踌躇道:“只怕滥竽充数,不能瞒天过海,早晚会识破,那时岂不是罪加一等。” “那就找一个修补高手,或者找一下这碧玉盘是否有孪生姐妹。” 永瑆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只好遍处去寻寻了,稍带再盘问下灯市口沿街滥收费的证据。 永瑆骑马走在街头,他已看了好几家古玩玉器店,无论正品还是仿品中都未找到类似的玉盘,心知宫廷进贡来的玉器皆属世间罕品,在民间若能寻到实属不易,不免有些垂头丧气。往前走时,忽然被一乘轿子拦住,轿中之人正是和珅,和大人一脸笑眯眯的样子,如弥勒佛般,一拱手道:”十一阿哥今日怎有如此雅致闲情信步街头?“ 永瑆此时已有些万念俱灰,便将碧玉盘的事情合盘托出,和大人将永瑆领入路边一家古玩店:“与王爷偶遇实属难得,这古玩店本是我开的,在皇上身边伺候久了,难免沾染些皇上的雅好,纯属自娱自乐开了这家古玩店,王爷赏光鉴赏一下,看当中可否能寻到喜欢之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