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一个小号的逆袭(终)-《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3/3)页

    “卧槽!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朱铨以后越来越忙,是不是不会再去播恐怖故事了?”

    “我最近也喜马拉雅上面听朱铨的《盗墓笔记》以及《鬼吹灯》,都快听完了!”

    “听得是广播版的吧?(姨母笑)”

    “不是,是收费录音室重置版,有声剧的那种。”

    “哎,朱铨再播这个恐怖故事,大材小用了啊!应该就专注于《一起关注》的主持,这才是正道!”

    “我倒觉得朱铨是适合采访类的节且,他反应这么敏捷,采访星爷的那一期,经典中的经典。 ”

    “不过看知名度的话,还是搞综艺来得好!”

    “知名度?在上层领导面前的知名度才重要吧?!”

    ...

    朱铨继续道:

    “元稹呆住了,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原来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四杰,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钱刘,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纪那个默默无名、穷困潦倒的小诗人。

    有人告诉元稹:“那个作者很可怜的,客死异乡,被孙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连个墓志铭都没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没有墓志铭是吗?我来写!”

    我们至今还可以读到这篇墓志铭:

    “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七七零年死的,而到公元九世纪,中国才兴起了读杜诗的风潮。

    当时连文坛最大的大v韩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死去整整一个多世纪后,杜甫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都有点疑惑:他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诗歌的价值吗?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两句诗: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这是他临近去世前留下的诗句。

    看来友谊是公平的,李白、高适、岑参们,你们从不把我当做天才!

    所以,老子我也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做知音。”

    “哗哗哗”!!!

    全场掌声再次响起,轰动云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