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这期访谈节目的播出,就算为了要压制这些公知们的声音,拉拢更多的普通民众的认同。 起先,国视方面是不打算进行重录节目的,就直接是用柴静儿采访的这期视频进行播放。 理由很简单。 虽然柴静儿的立场不正确,但是丁仲礼院士在采访中完全压制住了柴静儿,将柴静儿的话鄙视的无以复加。 这样子一来,极大地振奋了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 只不过,《苍穹之下》曝光了出来,柴静儿的节目全部取消并屏蔽,所以朱铨这才得以临危受命,作为一颗坚定的红心而战斗。 因此,之所以要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100%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 根据“2度”阈值的共识,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450PPM以内。 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8000亿吨。 丁仲礼院士讲解道:“当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以后,我就马上意识到,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小的。 也就是说比如说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是有个3.67(倍)的系数,如果是450PPM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那么今后的人均排放量只有0.8吨碳。” 朱铨问道:“就是说,0.8吨碳这是一个天花板,对吗?” 丁仲礼点了点头,肯定道:“对,一下子你掉下来,就是从你1.4到0.8,这个是人数还不能变,还是65亿人口的时候,如果人口还要增加的话,你这个数字差距还要往上升。” 顿了顿,丁仲礼义正言辞的总结道:“我们赞同华国减排,但是决不能按照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那种对华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利的方案减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