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可怕的是人家还搞成了,霸占春节档,拿下了将近7亿票房。 未来几年的内地电影市场是浮躁的,是疯狂的,是夸张到无法用常理来理解的。 这种情况下,吴渊不可能去做《流浪地球》这样的大片,风险性实在是太高了,对市场的刺激也并不多妙。 他更希望能做一部有深度,有意义的电影,能在国内电影“群魔乱舞”的时候,给内地影迷们降降温,去去燥。 所以在《摔跤吧!爸爸》和《我不是药神》都暂时没办法拍的情况下,他就将目光放在了《亲爱的》与《失孤》这两部电影上。 首先《亲爱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脱胎于真实发生的“打拐”事件。 其次,这类亲子题材本身就是“催泪大户”。 最后,丢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当孩子被解救之后,后来收养孩子的家庭,也等于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 这是影片在“打拐”之外,着重想给观众们展现的未知世界。 拐卖一旦发生,不管最终丢失孩子的家庭能否找回孩子,对丢失和收养的两个家庭来说,无任何人都一定会有一个家庭受伤害,承受痛苦。 电影中,观众跟随黄博一路积攒下的对丢孩子的伤痛、对人贩子的痛恨,在此刻,却被同样深爱着孩子、因不愿与孩子分开而陷入痛苦中的“继母”给逆转了。 看似一个悲剧的解决,却成了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只是,《亲爱的》从头到尾都在努力讨好观众,极力地煽情以期观众潸然泪下。 这样用力过猛的编剧,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像一部电视剧。 不管是四处寻子的黄博、郝蕾,还是偷偷带大孩子的村妇,或者是充满故事的寻子男张奕,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及自身的无奈,人物角色不断的反转反转再反转。 两个小时的故事里塞入了太多关于亲情和血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得几个主角都不得不弱化自己的剧情,迁就整体的故事发展,这样的迁就,让原本可以丰满的人物变得有些失真。 观众都还没对这些人物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呢,就一场场煽情戏、感情爆发戏接连不断的上演,让很多观众都无法共鸣和融入,本应爆发的情感无法直接传递出来。 在这方面,另一部相似题材的《失孤》,处理的就很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