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转移-《西塞狼烟》


    第(3/3)页

    傍晚时分。每个旗的各个苏木那些尚未进山转移的百姓,开始赶着自己家的牛羊群,缓缓经过部落大营,沿着开都河河谷进山……一夜之间,从这里陆陆续续经过了数百个牛羊群,绵延了数十公里。

    第二天中午,根据金花哈敦的命令,计划由巴特尔和赵铁锋带领骑兵队、苏开扎楞带领汗王卫队,共同负责护卫从开都河河谷进山的百姓人畜安全行进。在到达察汗乌苏要塞这个安全地带后,再由左臂负伤的苏开扎楞单独带领汗王卫队,继续护送至巴音布鲁克。

    当巴特尔和赵铁锋的骑兵队,从察汗乌苏要塞原路返回到大营,对转移情况进行最后的确认后,再从巴伦台大峡谷山口进山。骑兵队还要沿途检查鹰嘴口、天桥口、天星口至巴伦台要塞一线,所有隘口的防卫准备情况,重点检查隘口顶上的擂石、滚石和火器准备情况。天山上的“擂石”“滚石”已经成为抵御、阻击浩罕侵略军最低廉、最有效的称手武器,也是巍巍天山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军事资源……

    当最后一批牧民赶着羊群经过后,巴特尔和赵铁锋、苏开扎楞辞别金花哈敦和徐学功等众首领,率领骑兵队、汗王卫队向察汗乌苏要塞开拔了。

    部落各旗、各苏木的其余人马,也全部按规定的时间,集结到了巴伦台大峡谷山口,非武装人员已先行陆续进山。各旗首领来到了哈尔莫敦部落大营,与金花哈敦会合……

    金花哈敦和徐学功,见巴特尔、赵铁锋、苏开扎楞的护送队伍已出发约一个时辰,当前也还没有接到有浩罕军队来攻的消息,便下令向巴伦台大峡谷山口进发……

    开都河河谷与巴伦台大峡谷,这两条两三百公里长的古老峡谷,同时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群落大转移。

    数万部落民众,赶着牛羊、带上刚收起来的蒙古包,匆匆踏上转移求生之路……其实,正常年份的牛羊转场,是应该在即将到来的秋季,从高山草原下山,到焉耆平原这个“冬牧场”过冬的。可现在,被迫反转了过来……今后若干年,只要阿古柏侵略军的铁蹄还未移开,这些数目庞大的牛羊群,将被迫在巴音布鲁克这个“夏牧场”渡过冬天了。

    这样做的风险非常之大,除却“白灾”和“黑灾”这些自然灾害因素,草原的重度过载,必然会导致草原退化、草料奇缺和疫病大流行,极有可能给整个部落的牲畜带来灭顶之灾!……但是,现在已别无选择!

    金花哈敦带领众首领,来到了巴伦台大峡谷山口的山坡高处。她停住了脚步,转回头来……

    凝望着被战火蹂躏的家园和破碎的山河,虽心情异常沉重;但神态却无比地坚强、刚毅,充满着坚定的自信和无尽的力量!

    她的内心也清醒地意识到:这只是开始……

    发生在霍拉山七个星山口古战场上的这场土尔扈特部落与浩罕侵略军、英国雇佣军的大对决,被后来的军事学家、历史学家称之为“七个星之战”。

    这是继土尔扈特部落从遥远的伏尔加河沿岸,实现东归祖国的伟大壮举之后,上演在西塞边疆苍茫大地上的又一场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荡气回肠的“七个星之战”,打破了浩罕侵略军、英国雇佣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重创、迟滞了侵略者脚步,有效拱卫了新疆军政中心和整个北疆的战略安全。彻底击碎了阿古柏和国外邪恶势力快速灭亡、分裂中国新疆的罪恶梦想!极大地鼓舞了新疆军民抗击浩罕侵略军、英国雇佣军的顽强斗志。是中华民族在西塞边疆抵御外来侵略的铁一般的历史见证!

    后来的智信和尚有诗《天山魂—过七个星古战场》称赞土尔扈特部落道:

    沧桑百年东归行,忠魂义胆著丹青。

    魑魅屠刀何所惧,铁马再战七个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