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弘治皇帝嘴上说是今早收到的奏疏,但殿中的大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朝鲜的国书是前几日快马送过来的。 而这封不跟着国书一块送达,却在今早送过来,这丝毫没有道理。 显然,这封奏疏是与国书一块送达的,只是被陛下压着,没让群臣知晓。 至于为何被压下,这个一听便知。 而事实上,这封奏疏确实是前几日收到的,只不过乃是一封密奏,弘治皇帝本不愿让群臣知晓,但眼见此事一直没有个定论,只能将里面敏感的内容全部涂掉,再拿出来念,好让这些群臣以此来打消疑虑。 但饶是删减了许多,整本奏疏的内容仍是让这些大臣不由动容,因为这封奏疏写得实在是太露骨了。 没有比露骨更合适的形容词。 奏疏中讲,朝鲜之国内士族衰微,外戚勋贵,王权势大,如今已与朝鲜之士大夫达成谋约,总督与朝鲜文臣共治朝鲜,架空王权,架空外戚,架空勋贵。 凭借此法,先予架空,再静待时机予以蚕食分化,直至将其完全变作大明的领土。 朝鲜乃战略要冲,其可作为大明的东门户,辽东若是有变,可与关内互为犄角依仗。 或许是由于删改太多的缘故,整本奏疏听起来并不连贯,基本上听着听着,就骤然转到了别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人对这封奏疏的理解。 一封奏疏念罢,弘治皇帝又默了一阵子,才出声道:“知晓了原委,众卿如今的顾虑可是消减了一些?” 何止是消减了一些,在场大臣心中的顾虑都打消了大半,原来是.这么回事。 与朝鲜的士族有谋约,和大明总督共治朝鲜,架空的其余一切势力。 这真是戳中了所有士大夫心中的那个点。 学而优则仕,致君尧舜上,治天下这等事,最好别让旁人来掺和,就该交给我等来做。 他们不禁去想,若自己身处朝鲜,又是一名士大夫,恐怕也会为了实现这个谋约,以至于出卖家国. 可见这封奏疏实在是写得过于直白,光听着让人脸上挂不住。 而且听着不甚连贯,只怕还删减了不少。 短暂的沉默后,王恕出声道:“朝鲜若是这般,那臣等再无疑虑。” “既如此,那何人前去?” “.” 听到问话,李东阳,谢迁,韩文,这几个五十岁出头的大臣都知晓,这话是在问他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