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或许能给你提供不少帮助。” 李洪涛看似无意间的几句话,却让陈钧双目一亮。 对啊。 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不怪陈钧这么激动啊,曾经就有位首长说过,打仗之前看地图,当你能把地图看透,看烂,烂到熟记于心。 那么这场仗,就已经赢了一半。 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若是对作战的地方都不熟悉,陈钧指挥时,他凭什么判断敌军纵深意图? 又凭借什么来判定敌军的行军路线,以及各种布防? 复杂地形,可以造就很大的回旋空间,让整个战场复杂程度无限度的拔高。 说什么现在炮火洗地,卫星侦察,各种高科技手段能够大幅度降低地形对于战争的掣肘。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为啥某些地区还要上15式轻坦呢? 别说是炮火洗地了,就算是核打击,扔到比较平坦的地方,和扔到到处都是丘陵沟壑的地方,造成的杀伤效果都有极大变化。 更别说是179旅这种重装横行的部队了。 陈钧更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布置。 四人坐在一块吃饭,除了一开始李洪涛询问了下作战方面的安排后,后面基本都没有再提。 聊天时,话里话外,完全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比如问问啥时候要孩子。 再问问李海瑶的一些规划,她毕竟是国防科大毕业,哪怕专业只是统计学,但毕业这几年也该有个具体的规划。 军人夫妻能在一个单位,固然很好。 只是当时让李海瑶去179旅履职,在后勤工作,那是因为两个年轻人有意,做长辈的也不好过多干涉。但李海瑶的工作重心,擅长的并非是后勤,而是在科研所担任统计或者数据分析,为一些设计或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有在一线野战部队的经历,对于后续的发展也会更好。 再加上她在战区档案室工作几年,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调往战区研究所谁也不会说啥。 这顿饭,吃的是唠家常,也是谈心。 就算在这种场合不合适,那也没办法啊。 一家子人都是穿军装的,职责在身,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一两年也难得碰一次面。 更何况,李洪涛看着自家侄女才二十七八岁,就已经有了白发,他就知道179旅最近两年的工作有多累人了。 谈谈这些,也无可厚非。 徐政委则是全程都没有怎么开口,默默听着他们规划。 一顿饭,就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 而从3月18号开始。 陈钧每天都带着几个参谋,开着车出去勘察地形,当然,600平方公里,就是累垮他也搞不定啊。 根据李洪涛的提醒,陈钧也算是武警部队那边的常客了。 这种时候咋说呢。 都在异国他乡,还是要干大毛,陈钧作为指挥官的身份上门求助,那岂有不应的道理? 基站数据技术员,水电技术员,都成了陈钧勘察地形最佳的帮手。 切巴尔库这边,陈钧每天不是顶着狂风,就是顶着能将人冻僵的寒意,四处奔跑,一点一点的熟悉地形。 而179旅营区这边,各营战士训练热情空前高涨,战车的隆隆声,训练的口号声,响彻营区。 终于,出动的日子到了。 2018年4月3号上午。 留守在旅里的冯丘虎,正坐在办公室翻看旅里的花名册时。 战情值班室的参谋,突然脸色焦急的闯入冯旅办公室,神情激动的大喊:“报告旅长,联合参谋部来电文了。” “要我们立刻出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