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旅部会议结束后。 陶旅和徐政委就直奔军区,准备协商组建的人员和武器设备调动问题。 战区机关指令下达的过于突然,目前179旅除了最初建制的干部还在,各营都已经被撤空了。 各方面考虑自然要多一些。 至于二营干部调动,职责分配,这些就要陈钧去具体协调。 反正就是能者多劳呗。 事出紧急,关于杨传州的工作安排,陶军明也没提太多,只是让他这段时间跟着陈钧一起。 参与并尽快熟悉合成二营的筹建工作。 这不。 上午会议结束没多久,原本萧条了半个月的摩步二营营区。 短短十分钟,就聚集过来上百名干部。 几乎全旅除一营外,所有营连排人员齐聚。 一辆辆军车并排停靠在二营驻地,那家伙整得比集市还热闹。 当然,一营首席参谋梁科翔也过来了。 这家伙对于规划新营区建设最有心得。 当初一营刚刚扩建,就是他跟着陈钧的思路,将车炮场,训练场,弹药库整体规划扩建。 说得不好听点,哪怕打算开家养鸡场也要先建鸡圈,然后再撒点鸡崽子慢慢养。 建立二营,自然也要按照需求先扩大营区,否则等战士们都到位了,战车运输过来,营里却没地方安置。 那不扯淡嘛。 陈钧带着十几名干部,围着二营营区晃悠一圈,排长都被安排下去打扫营区卫生,连长也没闲着。 都被动员起来。 加快清理进度。 老梁手里拿着测量的工具,身后还跟着几个一营的参谋,这吊毛经过一营几个月的锻炼和熏陶。 已经比几个月前强多了。 他目光眺望了一会二营车炮场,又低头看看营区规划的连队编制,梁科翔蹙眉道:“老陈,二营这边我觉得没必要完全按照一营来建造。” “他们的编制战车数量少,人员编制也不多,扩建的话应该会容易。” “嗯,你看着根据编制规划吧。” 陈钧摆了摆手,没有在这個话题上多商讨。 他对老梁的认真负责态度,还是挺放心的。 一营的情况没法复制,营内号称战车四百辆,但其中二百多辆都是后勤的车,其中还包括原来摩步一营遗留的运兵卡车。 后勤供应压力太大了。 要是都按照一营的编制,重新复制三个出来,那179旅别的不说,光是后勤压力都比装甲师还夸张。 以目前国内,对于现代化部队后勤的应对经验来讲,根本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后勤运输能力。 任何战争都是拼的后勤。 战斗力差距主要也是体现在后勤方面,后勤能送多少装备上前线,前线的部队就能打出多少战斗力。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的合成一营,如果不考虑后勤问题。 陈钧直接敢叉着腰,站在215区域,面对当时的蓝军,直接喊再打十个营都没啥压力。 真不是吹牛逼啊。 陈钧带领的一营,统一车载式火炮,无人机半空锁定目标,而其他营都是牵引式火炮。 合成营再有火力系统的协助下,敌方十几辆火炮那准头,都不一定能干过一营一辆火炮。 合成单位的优势就是谁都能打,具备多任务能力,基本可以应付大部分情况。 信息化程度高,传感器失效的少,打击链非常短。 一般情况下,跟目前的传统单位交战,对方的指挥官刚进战壕,无人机就能把对方指挥官的航拍照片,直接传到营指了。 打仗时熬了十几个小时的营参谋,要是发现这种情报。 直接能红着眼珠子用ai识别,把敌方指挥进入战壕的英姿,都给标出来。 瞪着眼判读一遍,如果觉得对方不值一颗122,就会把敌指挥的位置,运动速度,大致可能进入的战位,一股脑发给连指挥车。 连长安排相应地段的坦克,或者步战车确定敌指挥的位置,稍微负责一点的连长,还会跟车步兵复核一下。 确定信息就是一发100mm的榴弹丢过去,如果敌方指挥级别太低,可能连100mm榴弹都不舍得用。 高射机枪连的航向机枪,就能一个长点射给报销掉。 合成营作战能力确实能对常规部队,造成碾压效果。 就是可惜 陈钧带着一群干部,围绕二营连续转悠几圈。 暗自叹了口气。 可惜的是后勤没办法解决,二营只能缩小重火力以及战车的比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