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你表演看物看人,在镜头前观看目标,还需要演出眼神戏。 这IMAX拍摄状态下,只要视线偏移目标超过2厘米。 那制作后期时,这一双眼就完犊子了,IMAX观影下成像就崩了。 演员表演时双眼看物,静态还能快速适应。 一旦动态走位,打杀表演起来? 稍微跟不上视线偏移下,镜头就报废了,重拍。 摄影机工作中,双镜头之间只要出现微秒级时差。 这主要是拍摄运动戏份时,运动会带来震荡震动。 微秒之差也会画面撕裂。 拍一些高速追逐戏需要特别定制车载平台来控制双镜头的震荡。 再到一些光影拍录?一不小心能拍出来鬼影。 而且一卷重达20多公斤的3DIMAX胶片,往往只能拍录3分钟。 胶片这么重? 双镜头摄影机更重,静态镜头用上稳定架都是基操。 真开机时普通人当导演的现场,基本离不开起重机设备。 老李看到在他话语下,小佟还是一脸紧张忐忑。 他再次笑道,“没事,开机时你把握不住的地方,我帮你兜底。” 佟丽亚一下子轻松了,娇媚的横了他一眼,“那就好,不然我还真有点被吓住了。” “我粗略了解,加上旁听徐珂这几个月的奔波学习。” “真担心自己还要用一两年,才能适应3D制作。” 她当初拍摄(鱿鱼游戏)杀青是2004年秋。 想要转型导演自导自演(遇见你之前),一直到06年才开机。 这是足足在北电校园学了一年多。 而且剧组开工也有人帮忙,老李也在当男主角。 还不怕浪费金钱随便搞,才磕磕绊绊的让导演路越来越顺利。 她没想到又过了这几年,3DIMAX摄影的技术提升。 又一下子新增了这么多作业! 不过阿凡达交出来的3DIMAX答卷太漂亮,太华丽了。 增加20倍30倍拍摄成本,一样值得豪赌。 片刻后。 老李抵达一楼宴会厅。 徐珂、姜汶包括周星池、冯裤子等人就快速跑了过来。 简单寒暄后,徐珂苦笑道,“李生,全3DIMAX拍摄制作,我觉得狄仁杰别说10进11贺岁档。” “可能2011年暑期档,也未必能及时上映。” 老李点头,“不急,学东西做不到一口吃成胖子。” “你也说了是未必赶得上11年暑期档,这就是也有概率上映。” 老徐原版狄仁杰1是伪3D。 但2011年的(龙门飞甲)是双镜头3D摄影机拍摄制作。 还邀请了阿凡达的摄影师担任技术指导。 他这个华语导演圈技术流小达人,实现亚洲领先的效率很快。 原轨迹的狄仁杰1也是在3D非IMAX影厅还凑合。 视效比阿凡达差几档次。 一旦进入IMAX厅才是血崩。 伪3D大片群体里,大沙漠或大海立体环境拍成壁纸。 各种烟雾一出,仙云缭绕的镜头能晋级为画面撕裂。 大银幕成像亮度暴跌,像是全程看黑夜镜头。 又或者大面积的色域损失,翡翠绿色彩变马桶蓝。 再到动态模糊,模糊的让百分之二三十观众看着看着发晕。 看场电影搞得和晕车一样难受。 林林总总,这些都是伪3D最大缺点。 原狄仁杰1是在普通3D厅能凑合看。 整体效果还是被阿凡达吊打。 老李靠超人类技术制作的(超体2)(倩女五)后期转3D。 放进普通3D非IMAX厅,也是能打的。 至少远超其他伪3D。 而普通3D和IMAX区别又有多大? 普通厅看画面是占据视野百分之三四十,IMAX占80%或以上。 前者的立体感是看到荧幕内层次分明的立体。 IMAX的立体是子弹、飞行物等等,从荧幕内飞出来。 让所有人都有触手可及感,比如子弹擦着你脑袋射向身后。 一个怪物对着银幕飞,有种它要飞出来撞翻你的感受。 类似走在马路上不小心遇到大车朝着你撞来。 普通3D整体亮度也远不如IMAX通透。 很多远景都是模糊化处理。 音箱体验同样有阶层差,比如IMAX厅看阿凡达,电影里野兽奔跑能给你带来地面座椅震动感。 两者身临其境真不是一个档次。 但想要学阿凡达一样用3DIMAX摄影机拍摄。 还有动态捕捉系统一起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