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前的老人还是那样的温润,仿佛周围根本不是朝廷,而是一个沁润了江南烟雨的小镇。 果真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是洛青青有些疑心。这位之前不是还在当众打自己的脸吗?怎么今日?…… 洛青青发动了自己的技能,沉下心来,认真倾听着这人的心声。 【一群小兔崽子,让你老师我来示范示范,什么叫挽狂澜于既倒,拯大厦之将倾。】 ……还挺狂野哈。 【磨磨唧唧的,这个皇帝到底要不要我接待使团?知不知道我爷爷当年,可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退敌之人?还不快快让我接待!】 ……更狂野了哈。 不过,苏氏之所以能够变成天下读书人的典范,也有先祖的名声在。 据传,苏氏先祖之前身着白衣,毫无披甲,手握大庆军旗,凭借一身正气,痛斥敌军穷兵黩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天下百姓有倒悬之急。 敌方首领听后羞愧难当,坠马自杀而亡。 是不是羞愧难当不好说,只怕是兵遇上了秀才,斗嘴根本斗不过,最后气的想要杀了面前的书生,结果被早就准备好的弓箭手一箭射杀了。 但是,在天下读书人眼中,这就是读书人的典范。 同样,也让洛青青钦佩。单论不披甲,身穿白衣,在所有敌方弓箭手面前对着他们的首领,口诛笔伐这件事,就已经足够有勇气了。 “好!”洛青青道,“苏公请缨,朕岂有不让之理!” 苏有哲欣然领命。 —— 次日。 苏有哲很久没有这么早的起来了。 夏天的天还蒙蒙亮,苏有哲就已经醒了。昨晚,他睡得并不安稳。 先祖的事迹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他苏有哲年轻时再怎么惊才绝艳,如今也已经年过半百。 其实,他也有些不确定。 只不过,苏有哲就是看不惯那些朝臣互相推诿的样子。国家都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还在顾着个人的安危? 他写的科举取士书里头,可没有这样一句话。 所以,对于这些人,苏有哲能理解,但不支持。 管家服侍着苏有哲穿好了衣服,面上也是忧心忡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