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关晋萍也念念讲起了归乡人的故事: 六十年前,京师刚到京都不久,许多大事都需要人手,干脆就广招贤夺纳士,集结了一批有本事有能耐的学问人,唤做书楼。 书楼主要以研究各种术法学通为主,每日研讨不断,声声入耳,没用多长时间,书楼就成了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地方。 但书楼当中还有一伙人并不被世人所熟识。 那便是归乡人。 他们是京师专门挑选出来的学子,天赋高超,学来的术法门通也多,是书楼的佼佼者。 京师选他们出来,告知了他们涛涛苦海之事,本一腔热血的学子们这才知道这大梁的真相。 “当初第一批归乡人成立时,我还年幼,且尚未加入归乡人。大多数事情都记得不怎么清晰。只听闻当初京师告知真相之后,有不少才子心神大震,身心受了冲击。 “有些认为京师只是开玩笑,还有一批则干脆受不了,离开了书院,剩下的才是首批归乡人。” 关晋萍道。 “所以为何非要取归乡这一名号?”左辰问。 “年幼时我也问过我前辈这个问题。我前辈当时是这么同我说的: “现如今三界四洲被吞,剩下的余火皆是无家归之人,世人所求万物皆而为一,谓退苦海,归家乡。归乡人便是如此。” 左辰了然点头,心中对这京师多了几分了解。 听起来确实是位和他并走的同道中人,只不过选择的路途并不相同。 左辰走了民间红尘路,京师则选择直接借助大梁皇室的力量。 “我继续讲?” “请。”左辰瞥了眼端着茶壶的钟县令,后者立刻就让手下再上两套茶具,也给关晋萍和严旺盛倒上了茶水。 然后拿出来了两个小棉花,塞到了耳朵里面,一副什么都听不到的样子。 举杯小酌,润了润嗓子,关晋萍才继续道讲归乡人和书楼的事情: 比起书楼中一年到晚都不出京都,归乡人需要漫山遍野的跑,在外面行动没那么方便,不少的归乡人就都拉了些自己的人手,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发展,成了现如今江湖的雏形。 现在这群江湖客们硬要往上盘算的话,学的功夫十个有九个和归乡人脱不开干系。 归乡人发展的不错,虽不在明面上,但因为拿到的仙人遗迹多,各个本事都不低,整体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京师失踪了。 自打京师失踪之后,京都当中的书楼沉寂了大概小半年的时间,期间归乡人们因为天下局势混乱而难以回归京都,只能妄自猜测京都到底生了何种事端。 时至半年之后,京都局势终于稳定了下来,书院也给在外面的所有归乡人们都发来了信息,邀请归乡人们回到书院议事,继承京师遗产。 “那年我正年轻,想要和自家师傅一起回去,可我师傅拒绝了我,她自己回到了京都,然后就再也没回来。”关晋萍长长叹息:“当时不明白师父为何要这样做,后来过了许多年,我才反应过来,恐怕我师傅当时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只为了给归乡留下些香火罢了。” “自那之后,归乡人一脉也就慢慢没落了。京都书楼下通牒通缉我们,说我们是坏世之徒,我们不敢明着在京都兵马面前露面,隐姓埋名,甚至有不少人为了自身安全退出了归乡,成了普通的江湖散客。” 当关晋萍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目光还止不住的看一下正在一边吹茶水的严旺盛。 严旺盛动作瞬间就僵硬了下来,本来正在吹茶水的嘴,也变成了吹口哨。 收回目光,关晋萍才看向左辰手中的那本册子:“当初京师死后,归乡还是有几位高人摸到了京师遗产,可就当他们要研究的时候,却都被这残卷当中夹杂着的降头术方干扰,被力量迷失了心智,成了那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邪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其讨伐。” “再后来归乡剩下的人就改了方向,不再去寻找仙人们的遗留之物,而是去寻找京师的遗产。正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所有的京师遗产上方都沾着若有若无的降头术。乃称苦海大秽。只要有人抱着贪念去尝试掌握这份遗物,自然就会被侵入心扉,成为十恶不赦之魔。” 第(2/3)页